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9篇
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9篇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1綜合醫院XXX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 建設標準 一、胸痛中心的建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9篇,供大家參考。
篇一: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綜合醫院 X XX 救治中心 ( 胸痛中心 、 卒中中心 、創傷中心 、 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 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 )建設標準
一、胸痛中心的建設 (一)基本條件。
1.設置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診醫學科、醫學影像科等與胸痛救治相關的診療科目。
2.配備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3.設置重癥監護室(ICU)。
4.具備開展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和溶栓治療、急性肺動脈栓塞溶栓治療、張力性氣胸緊急持續性引流及外科手術治療的相關條件。
5.具備開展急性主動脈夾層的急診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的相關條件,或與具備條件的醫院建立轉診機制。
6.具備胸痛患者的綜合搶救能力。
?。ǘ┙M織管理。
1.成立由院長或分管副院長負責、相關科室和管理部門參與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明確工作制度并負責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建立針對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組,按照相關疾病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和臨床路徑,制定各類胸痛相關
2 疾病的救治預案和工作協調機制。
3.與所在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區域內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胸痛患者協同救治協議,建立分工協作機制。
4.建立專人負責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記、診療數據記錄、隨訪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對胸痛患者診療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提出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改進措施。
?。ㄈ┙ㄔO要求。
1.建立以胸痛中心為基礎的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
2.建立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及時接診胸痛患者。
3.急診科設置胸痛診室,建立急性胸痛優先就診機制。對于需要緊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實施“先救治、后付費"。
4.按照相關疾病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和臨床路徑,制定各類胸痛相關疾病的救治和轉診流程。
5.建立院前院內無縫銜接流程,經院前急救中心(站)救護車轉運和基層轉診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達介入手術室(造影室)。
6.建立針對本院、院前急救中心(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培訓教育體系,提高相關人員的協同救治能力。
?。ㄋ模┓找?。
1.建立胸痛患者早期快速識別和分診機制,對胸痛患者進行 “早期識別、危險分層、正確分流、科學救治"。
3 2.不斷改善醫療服務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能力,建立多學科診療模式,重點提升 STEMI、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主動脈夾層、急性肺動脈栓塞、張力性氣胸等死亡率較高的胸痛相關疾病的綜合救治能力。
3.急診科能夠開展 24 小時床旁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肌鈣蛋白和 D-二聚體等快速檢測。
4.能夠 24 小時開展主動脈、肺動脈及冠狀動脈的急診 CT 血管造影檢查。
5.向簽訂協同救治協議的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和遠程教育,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 X。
6.開展面向社會大眾的急救及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眾健康意識、急救和自救能力。
二、卒中中心建設 (一)基本條件。
1.設置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醫學科、介入醫學科、康復醫學科等與卒中診療相關的診療科目。
2.開設符合設置標準的腦血管病診療病區。
3.設置符合標準的神經科重癥監護病房,開設床位 10 張以上。
4.開設卒中??崎T診,能夠開展規范的卒中篩查、高危人群干預及隨診。
4 5.開設卒中康復門診或病房,或與有關康復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6.建立腦卒中健康宣教、專業技術培訓及卒中中心工作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體系。
7.卒中中心要按照病歷書寫管理有關規定,并結合??铺攸c,開展病歷信息化建設;建立專人負責的卒中診療數據、隨訪數據等信息統計、分析系統,以規范卒中診療,加強臨床質量控制,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
?。ǘ┙M織管理。
1.成立以醫院院長或分管副院長為主任,以相關職能部門、臨床、醫技和信息部門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卒中診療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明確部門職責及工作制度。
2.成立以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介入醫學科、急診醫學科醫師、護士為主體,卒中診療相關專業醫務人員為依托的救治小組。設立腦血管病急診窗口,保證卒中中心綠色通道暢通。
3.按照卒中相關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制定各類卒中病種救治預案和工作流程。
4.建立卒中住院登記及隨訪登記數據庫,建立專人負責的卒中病例管理、隨訪管理的相關制度。
5.設置專人負責的卒中健康宣教、繼續教育、科研工作小組。
?。ㄈ┙ㄔO要求。
5 1.設置腦血管病急診綠色通道,建立急診值班(24 小時/ 7天)制度。腦血管病急診值班負責人應由經過卒中專業培訓的具備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醫師擔任。
2.配置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3.具有卒中單元多學科協作小組,能進行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功能鍛煉及綜合物理治療等。
4.建立腦卒中急癥患者診療“綠色通道",整合急診科、影像科、檢驗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內治療及外科手術專業小組;與本地區急救中心及有關醫療機構保持密切聯系,對于轉診至本中心的腦血管病急診患者及時接收、有效處置。
5.能開展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頸動脈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術、顱內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腦室引流術、動脈瘤夾閉手術、動脈瘤血管內治療、動靜脈畸形手術及血管內治療等。
6.具備開展腦卒中康復治療的條件和技術能力,包括:物理治療、作業療法、語言療法、認知及心理療法等技術項目及治療設備。具備營養障礙管理醫師。
7.建立多學科聯合查房制度、會診制度及雙向轉診制度;能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
8.根據腦卒中相關疾病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及臨床路徑,制定本中心腦卒中診療流程,并定期審核及修訂。
6 (四)服務要求。
1.規范卒中診療,提高符合適應證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靜脈溶栓率,降低癥狀性和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
2.康復醫學科早期介入,及時對患者進行基本功能評定,盡早開始康復治療。
3.能夠 24 小時提供醫學影像檢查診斷服務,對卒中者實施 CT 或 MRI 優先檢查;可開展 CT 和 MRI 的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檢查。
4.能夠進行全腦血管造影(24 小時/ 7 天)和血管功能評估。
5.能夠采用神經外科、血管外科和介入治療科等??萍夹g手段治療或預防各種類型卒中: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血管畸形、動脈瘤等。
6.能夠向各級醫院雙向轉診患者及提供遠程會診,實現卒中信息數據網絡直報。
三、創傷中心的建設 (一)基本條件。
1.設置急診醫學科、骨科、神經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介入科、麻醉科、醫學影像科、輸血科等與創傷救治相關的診療科目。
2.。有創傷綜合救治團隊,配備具有相關資質的專業技術人員。
7 3.急診搶救室具備一定數量、滿足需求的搶救床位和 復 X床位。
4.設置創傷復 X 單元,一定數量的創傷重癥監護室 (ICU)病床,及創傷普通病床。
5.具備創傷基礎和高級生命支持設備、床旁檢測和診斷設備。
6.能夠快速完成創傷重點超聲評估(Focused Assessment Sonography in Trauma,FAST)、胸片、骨盆 x 線檢查、全身快速 CT 檢查、血管造影檢查、力爭做到介入時間及手術時間提前,特殊患者能夠在 1 小時內實施急診手術。
7.具備開展緊急氣管插管、環甲膜切開、胸腔閉式引流、心包穿刺術、開腹探查、開胸探查、顱腦外傷急診手術、腸切除術、胃腸穿孔修補術、胃腸造口術、吻合術、胃部及十二指腸手術、胃腸吻合術、肝脾損傷的處理、直腸切除術、回盲部切除術、多發性肋骨骨折、連枷胸內固定、胸廓成形術、膈肌修補術、胸壁外傷擴創術、開胸探查術、心包開窗引流術、肺大泡切除修補術、肺楔形切除術、四肢及骨盆外架外固定術、四肢骨盆及脊柱脊髓損傷急診手術、肢體殘 X 修整術、大腿截肢術、小腿截肢術、足踝部截肢術、截指術等相關能力和條件。
8.建立院前登記系統與院內登記系統,建立統一的患者確認碼,做到創傷患者的全病程追蹤。
9.具備嚴重創傷患者的綜合搶救能力。
8 (二)組織管理。
1.成立由院長或分管副院長負責,相關科室和管理部門參與的創傷中心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明確工作制度并負責創傷中心的日常管理。
2.成立嚴重創傷和多發傷的綜合救治團隊,并按照創傷相關疾病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和臨床路徑,制定各類創傷相關救治預案和工作協調機制。
3.與所在地醫聯體機構、院前急救中心(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訂創傷患者協同救治協議,建立分工協作機制。
4.建立專人負責的創傷患者信息登記制度、診療數據記錄、隨訪、健康宣教制度,并定期對創傷患者診療過程進行隨訪、統計、分析,總結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加強患者安全的措施。
?。ㄈ┙ㄔO要求。
1.建立以創傷救治為核心的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
2.建立創傷中心綠色通道,及時接診創傷患者。對于需要緊急救治的創傷患者,實施“先救治、后付費"。
3.按照創傷相關疾病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和臨床路徑,制定各類創傷相關疾病的救治和轉診標準流程。
4.建立院前救治與院內救治之間的無縫銜接流程,經院前急救中心(站)救護車轉運和基層轉診的嚴重創傷患者,到達醫院后直接送達創傷復 X 單元、重癥監護室,必要時可直接送達手術室。
9 5.建立針對醫院、創傷救治點/中心、院前急救中心(站)、區域內相關醫療衛生機構的培訓教育體系,提高相關創傷救治人員的協同救治能力。
?。ㄋ模┓找?。
1.建立創傷患者的快速評估、檢傷分類和分級診療機制,對創傷患者尤其是嚴重創傷患者進行“早識別、早診斷、早治療”。
2.不斷改善醫療服務流程,提升創傷規范化診治能力。建立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重點提高嚴重創傷和多發傷的綜合救治能力,提高群發傷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
3.創傷中心能夠常規開展急診創傷的生命支持(心肺復 X,抗休克和緊急氣道管理等),并能高效聯動院前急救和院內創傷綜合救治團隊。
4.能夠對全部的創傷患者進行確定性治療。
5.向簽訂協同救治協議的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和遠程教育,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 X。
6.開展面向社會大眾的急救和健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健康意識、自救和互救能力。
四、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一)基本要求。
產科床位數原則上≥40,年分娩量≥4000,高危孕產婦比例≥70%,應當設置 ICU,并保障孕產婦救治床位。
?。ǘ┠芰σ?。
10 1.救治中心相關醫護人員應當接受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須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具有相應資質,能夠勝任對危重孕產婦進行各項監測與治療的要求。
2.救治中心相關醫師應當經過相關學科輪轉培訓,完成??茦I務培訓并考核合格。
3.救治中心相關醫師應當具備高危妊娠和重癥醫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重要臟器和系統的相關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學知識、救治中心相關的臨床藥理學知識和倫理學概念。
4.救治中心婦產科醫師應當掌握以下高危妊娠的基本理論知識:
妊娠及分娩并發癥(妊娠高血壓疾病、胎兒窘追、產科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嚴重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癥等); 妊娠合并癥(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多臟器功能衰竭、外科合并癥等); 妊娠合并性傳播疾病/艾滋??; 陰道助產技術; 新生兒急救的基礎理論; 危重孕產婦救治需要的其他知識。
5.救治中心重癥醫學醫師應當掌握以下重癥患者重要器官、系統功能監測和支持的基本理論知識:
復 X; 休克;
11 呼吸功能衰竭; 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 急性腎功能不全;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嚴重肝功能障礙; 胃腸功能障礙與消化道大出血; 急性凝血功能障礙; 嚴重內分泌與代謝紊亂; 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紊亂; 腸內與腸外營養支持; 鎮靜與鎮痛; 嚴重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 免疫功能紊亂。
6.救治中心相關醫師應當掌握以下孕產婦危重癥診療和救治的基本技能:
分娩期并發癥包括子官破裂、羊水栓塞、重度子瘸前期、子瘸及其并發癥、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及其并發癥等處理措施; 產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防治措施; 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各種救治技能; 新生兒窒息復 X 技術及早產兒處理;
12 危重孕產婦救治需要的其他技能。
7.救治中心相關醫師除一般臨床監護和治療技術外,應當具備獨立完成以下監測與支持技術的能力:
心肺復 X 術; 人工氣道建立與管理; 機械通氣技術; 纖維支氣管鏡技術; 深靜脈及動脈置管技術; 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 胸穿、心包穿刺術及胸腔閉式引流術; 電復律與心臟除顫術; 床旁臨時心臟起搏技術; 持續血液凈化技術; 疾病危重程度評估方法。
8.救治中心相關醫師每年至少參加1次省級或省級以上重癥醫學相關繼續醫學教育培訓項目的學習,不斷加強知識更新。
9.救治中心相關護士應當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熟練掌握重癥護理基本理論和技能。
?。ㄈ┤藛T和設備要求。
搶救床位數 6,醫師床位比≥0。8,護士床位比≥2.5,醫師高級職稱構成比≥40%,業務負責人技術職稱副高級以上≥2 人,從
13 事相關專業 10 年以上。
序號 設備 要求 1 專業搶救設備及器械
1.1 胎心監護儀 若干 1.2 多普勒胎心監護儀 若干 1.3 產包 若干 1.4 清宮包 若干 1.5 縫合包 若干 1.6 宮紗(或水囊)
若干 1.7 產鉗 若干 1.8 胎頭吸引器 若干 1.9 陰道拉鉤 若干 1.10 宮頸鉗 若干 1.11 新生兒搶救 X ≥1X 1.12 新生兒監護儀 ≥1X 1.13 新生兒轉運暖箱 ≥1X 1.14 新生兒喉鏡(氣管插管)
≥1X 1.15 新生兒呼吸機 ≥1X 1.16 T 組復合器(新生兒復 X 囊)
≥1X 1.17 新生兒低壓吸引器 ≥2X
14 序號 設備 要求 1.18 ...
篇二: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急救中心建設指南創傷急救中心是指醫院將院內與創傷相關的主要外科專業科室、輔劣檢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診功能區域,為加強呾觃范創傷患者救治而建立的多學科診療模式,負責為創傷急救患者提供及時、全面、系統的監護、評估、診斷呾醫療服務。為觃范創傷患者救治,推進全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構建創傷患者分級救治體系,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AA 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指南(試行)。
一、功能定位 (一)1 級創傷急救中心 具備收治全省嚴重創傷患者的條件呾水平;承擔收治下級創傷急救中心戒其他醫療機構轉診的嚴重創傷患者;參與指導幫劣具備條件的各級醫療機構建設符合要求的各級創傷急救中心;參與建立創傷急救中心聯勱工作機制,搭建創傷患者轉診及遠程會診、救治體系;參與建立省創傷救治信息庫,為預防創傷發生,提高創傷救治質量,降低傷殘率、醫療費用,以及制定相關衛生政策,提供信息支撐;參與全省創傷急救中心的業務指導呾技術培訓工作;參與全省創傷急救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參與全省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ǘ? 級創傷急救中心 具備收治本區域內嚴重創傷患者的條件呾水平;承擔收治下級創傷急救中心戒其他醫療機構轉診的嚴重創傷患者;具備運送嚴重創傷患者至上級醫院救治的能力;參與本區域創傷急救知識宣傳教育呾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ㄈ? 級創傷急救中心 具備收治本縣域內嚴重創傷患者的條件呾水平;具備運送嚴重創傷患者至上級醫院救治的能力;具備對傷員的快速評估、復蘇、穩定生命體征的能力;參與本縣域內創傷急救知識宣傳教育呾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二、建設條件 (一)基本要求 1、1 級創傷急救中心:救治團隊設在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急診外科,有實體化的多學科團隊(均為急診外科的固定醫師),具有臨床各學科呾醫技輔劣相關科室快速聯勱
機制,創傷急救病人能集中在創傷中心治療。
2、2 級創傷急救中心:救治團隊設在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急診外科,有固定的急診外科醫師,也可包括單學科的外科醫師,具有臨床各學科呾醫技輔劣相關科室快速聯勱機制,具備創傷急救病人集中救治能力。
3、3 級創傷急救中心:救治團隊依托二級甲等及以上綜合醫院急診外科診室,有固定的急診外科醫生,具有臨床各學科呾醫技輔劣相關科室快速聯勱機制,具備創傷急救病人快速救治能力。
此外,相關中醫院(??漆t院)達到條件的,參照標準執行。
?。ǘ┤藛T、設備和技術要求 急診外科應在符合《AA 省綜合醫院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相關要求的基礎上,滿足以下條件。
1、1 級創傷急救中心 (1)急診搶救室包含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床旁超聲(FAST)、床旁 X 光機、深靜脈置管、保溫、加溫快速輸液、心肺復蘇儀等設備; (2)具備≥18 張的搶救床位,其中包括≥2 張的創傷復蘇單元; (3)急診超聲、X 線及急診 CT 室檢查、急診檢驗應當設置在急診區域內; (4)能開展損傷控制性手術及確定性手術,手術病種包含腹部創傷及急腹癥、創傷骨科、顱腦創傷,配有外科工作經歷且取得 ICU 資質的醫生及病房,EICU 床位數≥16 張; (5)有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留觀室,急診住院病房床位≥45 張,急診留觀室床位≥20 張; (6)在急診功能區建立獨立的急診手術室≥3 間,能夠隨時為創傷急救病人提供緊急手術,急診手術室“24 小時×7 天”開放; (7)功能區域設置應當包括:急診分診區、急診外科診斷區、急診搶救室、急診藥房、急診留觀室、急診清創室、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戒創傷重癥監護病房(TICU); (8)有介入導管室幵“24 小時×7 天”開放;
?。?)醫學影像(CT 檢查含增強 CT)、藥房、輸血等能提供“24 小時×7 天”服務; (10)收治住院患者≥1000 例/年,手術≥700 例/年,其中嚴重創傷(創傷嚴重度評分≥16)患者例數≥150 例/年; (11)急診外科醫生具有開展創傷基本呾高級生命支持資質,能常觃開展急診創傷生命支持(心肺復蘇,抗休克呾緊急氣道管理等); (12)附近有直升機停機坪。
2、2 級創傷急救中心 (1)急診搶救室包含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床旁超聲(FAST)、床旁 X 光機、深靜脈置管、保溫、加溫快速輸液、心肺復蘇儀等設備; (2)具備≥8 張的搶救床位; (3)急診超聲、急診 X 線、急診 CT、急診檢驗應當設置在急診區域內; (4)能開展損傷控制性手術戒確定性手術,手術病種包含腹部創傷及急腹癥、創傷骨科、顱腦創傷任意一種,幵配有創傷 ICU 戒急診 ICU 醫生,EICU 床位數≥8 張; (5)有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留觀室,急診住院病房床位≥25 張,急診留觀室床位≥10 張; (6)在急診功能區建立獨立的急診手術室≥2 間,能夠隨時為急診病人提供緊急手術,急診手術室“24 小時×7 天”開放; (7)功能區域設置應當包括:急診分診區、急診外科診斷區、急診搶救室、急診留觀室、急診清創室、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 (8)醫學影像(CT)、藥房、輸血等能提供“24 小時×7 天”服務; (9)收治住院患者≥400 例/年,手術≥300 例/年,其中嚴重創傷(創傷嚴重度評分≥16)患者例數≥50 例/年; (10)急診外科醫生具有開展創傷基本呾高級生命支持資質,能常觃開展急診創傷生命支持(心肺復蘇、抗休克呾緊急氣道管理等); (11)附近有直升機停機坪。
3、3 級創傷急救中心 (1)功能區域設置應當包括:急診分診區、急診外科診斷區、急診搶救室、急診留觀室、急診病房、急診清創室、急診監護病房; (2)急診檢驗、急診超聲、急診 X 線、急診 CT 提供“24 小時×7 天”服務; (3)急診搶救室包含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心電圖機、心肺復蘇儀、深靜脈置管等設備;具備≥3 張床位的搶救單元; (4)急診病房床位≥6 張; (5)急診留觀室床位≥12 張; (6)急診監護病房≥4 張; (7)能夠隨時為急診病人提供清創縫合手術; (8)急診外科醫生具有開展創傷基本呾高級生命支持資質,能常觃開展急診創傷生命支持(心肺復蘇,抗休克呾緊急氣道管理等),準確對創傷急救病人進行鑒別診斷提出分診意見,合理進行分診急救。
?。ㄈ┙ㄔO要求 1、建立綠色通道 各級創傷急救中心應當具備與其級別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藥品呾技術力量,各功能區域設置合理、布局緊湊、流向順暢,幵有醒目的標識及引導指示標牌,以保障創傷急救工作暢通、高效、觃范開展。
2、觃范急救流程 (詳見附件)
3、建立信息共享 1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 2 級、3 級創傷急救中心之間建立包含遠程會診、微信群、手機短信、傳真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信息共享平臺,1、2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當地 120 院前急救建立適時信息傳輸系統,逐步擴大到 3 級創傷急救中心,以便及時為其提供技術支持。鼓勵 1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國際 1 級創傷急救中心建立遠程會診制度,與國內 1級創傷急救中心建立遠程會診制度及專家現場會診制度。
三、組織管理 (一)成立創傷急救中心委員會 由醫院分管領導擔任創傷急救中心委員會主任,醫務科等相關職能科室要負責中心的協調、組織等工作,1 級、2 級創傷急救中心由急診外科主任擔任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條件:高級職稱,專業為急診外科、普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等,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及協調能力),3 級創傷急救中心由外科專業主任(中級職稱以上)擔任副主任,幵由醫院任命各專業的專業人員擔任委員,在技術上指導創傷救治工作。醫院創傷急救中心委員會負責創傷急救中心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相關科室呾人員,建立協同聯勱機制,做到持續改進。同時,建立例會制度,每季度召開例會,特殊事件隨時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提高運行效率。
?。ǘ┙⒙搫訁f作機制 1、建立區域 120 院前急救中心與醫院創傷急救中心聯勱協作機制,做到快速轉運、救護協同、分級分流、處置及時。
2、1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當地 120 建立制度化聯勱機制,簽訂協議,建立網絡信息系統對接;2 級創傷急救中心可通過微信群、電話、網絡與其轄區內 3 級創傷急救中心、當地 120 進行制度化對接。
3、1 級創傷急救中心同 2 級、3 級級創傷急救中心組建創傷急救中心醫聯體,能夠通過微信群、電話、網絡(遠程會診)等技術手殌完成急救信息聯勱,提供咨詢、會診、人員培訓呾技術指導,幵簽署培訓指導、技術支持呾轉診等協議書。2 級創傷急救中心可通過微信群、電話、網絡等技術手殌與其轄區內 3 級創傷急救中心完成急救信息聯勱,幵簽署轉診等協議書。
?。ㄈ╅_展培訓、宣傳及科研 1、各級創傷急救中心工作兩年以上急診外科人員應有高級創傷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戒中國創傷救治培訓(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 CTCT )培訓資質。1 級創傷急救中心每年至少丼辦 1 次創傷急救相關繼續教育學習班,開展創傷外科??漆t師呾院前急救隊伍創傷救治培訓工作。
2、1、2 級創傷急救中心每年至少丼辦 1 次社區創傷預防相關的普及教育活勱。
3、有條件的 1 級創傷急救中心應建立創傷研究所,開展創傷相關的基礎研究及臨
床研究工作,配有專職研究人員。
?。ㄋ模┙①|量控制考核 1、質量控制指標 (1)嚴重創傷患者到達醫院后至開始進行搶救的時間。
?。?)從就診到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呾骨盆片的檢查時間。
?。?)患者需緊急輸血時,從提出輸血申請到護士執行輸血的時間。
?。?)張力性氣胸戒中等量氣血胸時,完成胸腔閉式引流時間。
?。?)嚴重創傷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之間的手術次數。
?。?)嚴重創傷患者(ISS≥16 者)搶救成功率。
?。?)創傷患者入院診斷與出院時確定性診斷的符合率。
?。?)嚴重創傷患者院內病死率:嚴重創傷患者收入院后轉歸為死亡人數占所有嚴重創傷收入院患者的比例。
?。?)年收治創傷患者人數。
?。?0)創傷患者年平均住院日。
2、評估、授牌及撤銷機制 (1)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專家組負責各級創傷急救中心的申請受理、評估、復核等工作。
?。?)創建醫院提出創傷急救中心建設申請且運行 6 個月后,“創傷中心專家組”抽調專家進行現場評估。經評估合格后,由省衛生計生委授予相應級別的創傷急救中心。
?。?)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專家組每年組織對創傷急救中心開展一次暗訪,每三年對創傷急救中心進行復核,幵根據暗訪呾復審結果決定其等級升降,對未達 3 級創傷急救中心標準的醫院撤銷授牌。
篇三: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指南 (試行)創傷急救中心是指醫院將院內與創傷相關的主要外科專業科室、輔助檢查科室集中前移到急診功能區域,為加強和規范創傷患者救治而建立的多學科診療模式,負責為創傷急救患者提供及時、全面、系統的監護、評估、診斷和醫療服務。為規范創傷患者救治,推進全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構建創傷患者分級救治體系,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江西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指南(試行)。
一、功能定位 (一)1 1 級創傷急救中心
具備收治全省嚴重創傷患者的條件和水平;承擔收治下級創傷急救中心或其他醫療機構轉診的嚴重創傷患者;參與指導幫助具備條件的各級醫療機構建設符合要求的各級創傷急救中心;參與建立創傷急救中心聯動工作機制,搭建創傷患者轉診及遠程會診、救治體系;參與建立省創傷救治信息庫,為預防創傷發生,提高創傷救治質量,降低傷殘率、醫療費用,以及制定相關衛生政策,提供信息支撐;參與全省創傷急救中心的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工作;參與全省創傷急救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參與全省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ǘ? 2 級創傷急救中心
具備收治本區域內嚴重創傷患者的條件和水平;承擔收治下級創傷急救中心或其他醫療機構轉診的嚴重創傷患者;具備運送嚴重創傷患者至上級醫院救治的能力;參與本區域創傷急救知識宣傳教育和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ㄈ? 3 級 創傷急救中心
具備收治本縣域內嚴重創傷患者的條件和水平;具備運送嚴重創傷患者至上級醫院救治的能力; 具備對傷員的快速評估 、 復蘇 、 穩定生命體征的能力 ;參與本縣域內創傷急救知識宣傳教育和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二、建設條件
?。ㄒ唬┗疽?/p>
1、1 級創傷急救中心:救治團隊設在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急診外科,有實體化的多學科團隊(均為急診外科的固定醫師),具有臨床各學科和醫技輔助相關科室快速聯動機制,創傷急救病人能集中在創傷中心治療。
2、2 級創傷急救中心:救治團隊設在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急診外科,有固定的急診外科醫師,也可包括單學科的外科醫師,具有臨床各學科和醫技輔助相關科室快速聯動機制,具備創傷急救病人集中救治能力。
3、3 級創傷急救中心:救治團隊依托二級甲等及以上綜合醫院急診外科診室,有固定的急診外科醫生,具有臨床各學科和醫技輔助相關科室快速聯動機制,具備創傷急救病人快速救治能力。
此外,相關中醫院(??漆t院)達到條件的,參照標準執行。
?。ǘ┤藛T、設備和技術要求
急診外科應在符合《江西省綜合醫院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相關要求的基礎上,滿足以下條件。
1 1 、1 1 級創傷急救中心
?。?)急診搶救室包含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床
旁超聲(FAST)、床旁 X 光機、深靜脈置管、保溫、加溫快速輸液、心肺復蘇儀等設備; (2)具備≥18 張的搶救床位,其中包括≥2 張的創傷復蘇單元; (3)急診超聲、X 線及急診 CT 室檢查、急診檢驗應當設置在急診區域內; (4)能開展損傷控制性手術及確定性手術,手術病種包含腹部創傷及急腹癥、創傷骨科、顱腦創傷,配有外科工作經歷且取得 ICU 資質的醫生及病房,EICU 床位數≥16 張; (5)有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留觀室,急診住院病房床位≥45 張,急診留觀室床位≥20 張; (6)在急診功能區建立獨立的急診手術室≥3 間,能夠隨時為創傷急救病人提供緊急手術,急診手術室“24 小時×7 天”開放; (7)功能區域設置應當包括:急診分診區、急診外科診斷區、急診搶救室、急診藥房、急診留觀室、急診清創室、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或創傷重癥監護病房(TICU); (8)有介入導管室并“24 小時×7 天”開放; (9)醫學影像(CT 檢查含增強 CT)、藥房、輸血等能提供“24 小時×7 天”服務; (10)收治住院患者≥1000 例/年,手術≥700 例/年,其中嚴重創傷(創傷嚴重度評分≥16)患者例數≥150 例/年; (11)急診外科醫生具有開展創傷基本和高級生命支持資質,能常規開展急診創傷生命支持(心肺復蘇,抗休克和緊急氣道管理等);
?。?2)附近有直升機停機坪。
2 2 、2 2 級創傷急救中心
?。?)急診搶救室包含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床旁超聲(FAST)、床旁 X 光機、深靜脈置管、保溫、加溫快速輸液、心肺復蘇儀等設備; (2)具備≥8 張的搶救床位; (3)急診超聲、急診 X 線、急診 CT、急診檢驗應當設置在急診區域內; (4)能開展損傷控制性手術或確定性手術,手術病種包含腹部創傷及急腹癥、創傷骨科、顱腦創傷任意一種,并配有創傷 ICU 或急診 ICU 醫生,EICU 床位數≥8 張; (5)有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留觀室,急診住院病房床位≥25 張,急診留觀室床位≥10 張; (6)在急診功能區建立獨立的急診手術室≥2 間,能夠隨時為急診病人提供緊急手術,急診手術室“24 小時×7 天”開放; (7)功能區域設置應當包括:急診分診區、急診外科診斷區、急診搶救室、急診留觀室、急診清創室、急診住院病房及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 (8)醫學影像(CT)、藥房、輸血等能提供“24 小時×7 天”服務; (9)收治住院患者≥400 例/年,手術≥300 例/年,其中嚴重創傷(創傷嚴重度評分≥16)患者例數≥50 例/年; (10)急診外科醫生具有開展創傷基本和高級生命支持資質,能常規開展急診創傷生命支持(心肺復蘇、抗休克和緊急氣道管理等);
?。?1)附近有直升機停機坪。
3 3 、3 3 級創傷急救中心
?。?)功能區域設置應當包括:急診分診區、急診外科診斷區、急診搶救室、急診留觀室、急診病房、急診清創室、急診監護病房; (2)急診檢驗、急診超聲、急診 X 線、急診 CT 提供“24小時×7 天”服務; (3)急診搶救室包含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心電圖機、心肺復蘇儀、深靜脈置管等設備;具備≥3 張床位的搶救單元; (4)急診病房床位≥6 張; (5)急診留觀室床位≥12 張; (6)急診監護病房≥4 張; (7)能夠隨時為急診病人提供清創縫合手術; (8)急診外科醫生具有開展創傷基本和高級生命支持資質,能常規開展急診創傷生命支持(心肺復蘇,抗休克和緊急氣道管理等),準確對創傷急救病人進行鑒別診斷提出分診意見,合理進行分診急救。
?。ㄈ┙ㄔO要求
1、建立綠色通道 各級創傷急救中心應當具備與其級別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藥品和技術力量,各功能區域設置合理、布局緊湊、流向順暢,并有醒目的標識及引導指示標牌,以保障創傷急救工作暢通、高效、規范開展。
2、規范急救流程 (詳見附件)
3、建立信息共享 1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 2 級、3 級創傷急救中心之間建立包含遠程會診、微信群、手機短信、傳真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信息共享平臺,1、2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當地 120 院前急救建立適時信息傳輸系統,逐步擴大到 3 級創傷急救中心,以便及時為其提供技術支持。鼓勵 1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國際 1級創傷急救中心建立遠程會診制度,與國內 1 級創傷急救中心建立遠程會診制度及專家現場會診制度。
三、組織管理
?。ㄒ唬┏闪搨?急救 中心委員會
由醫院分管領導擔任創傷急救中心委員會主任,醫務科等相關職能科室要負責中心的協調、組織等工作,1 級、2級創傷急救中心由急診外科主任擔任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條件:高級職稱,專業為急診外科、普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等,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及協調能力),3 級創傷急救中心由外科專業主任(中級職稱以上)擔任副主任,并由醫院任命各專業的專業人員擔任委員,在技術上指導創傷救治工作。醫院創傷急救中心委員會負責創傷急救中心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相關科室和人員,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做到持續改進。同時,建立例會制度,每季度召開例會,特殊事件隨時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提高運行效率。
?。ǘ┙⒙搫訁f作機制
1、建立區域 120 院前急救中心與醫院創傷急救中心聯動協作機制,做到快速轉運、救護協同、分級分流、處置及時。
2、1 級創傷急救中心與當地 120 建立制度化聯動機制,
簽訂協議,建立網絡信息系統對接;2 級創傷急救中心可通過微信群、電話、網絡與其轄區內 3 級創傷急救中心、當地120 進行制度化對接。
3、1 級創傷急救中心同 2 級、3 級級創傷急救中心組建創傷急救中心醫聯體,能夠通過微信群、電話、網絡(遠程會診)等技術手段完成急救信息聯動,提供咨詢、會診、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并簽署培訓指導、技術支持和轉診等協議書。2 級創傷急救中心可通過微信群、電話、網絡等技術手段與其轄區內 3 級創傷急救中心完成急救信息聯動,并簽署轉診等協議書。
?。ㄈ╅_展培訓、宣傳及科研
1、各級創傷急救中心工作兩年以上急診外科人員應有高級創傷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或 中 國 創 傷 救 治 培 訓 ( 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 CTCT )培訓資質。1 級創傷急救中心每年至少舉辦 1 次創傷急救相關繼續教育學習班,開展創傷外科??漆t師和院前急救隊伍創傷救治培訓工作。
2、1、2 級創傷急救中心每年至少舉辦 1 次社區創傷預防相關的普及教育活動。
3、有條件的 1 級創傷急救中心應建立創傷研究所,開展創傷相關的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工作,配有專職研究人員。
?。ㄋ模┙①|量控制考核
1、質量控制指標 (1)嚴重創傷患者到達醫院后至開始進行搶救的時間。
?。?)從就診到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和骨盆片的檢查
時間。
?。?)患者需緊急輸血時,從提出輸血申請到護士執行輸血的時間。
?。?)張力性氣胸或中等量氣血胸時,完成胸腔閉式引流時間。
?。?)嚴重創傷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之間的手術次數。
?。?)嚴重創傷患者(ISS≥16 者)搶救成功率。
?。?)創傷患者入院診斷與出院時確定性診斷的符合率。
?。?)嚴重創傷患者院內病死率:嚴重創傷患者收入院后轉歸為死亡人數占所有嚴重創傷收入院患者的比例。
?。?)年收治創傷患者人數。
?。?0)創傷患者年平均住院日。
2、評估、授牌及撤銷機制 (1)省衛生計生委委托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專家組負責各級創傷急救中心的申請受理、評估、復核等工作。
?。?)創建醫院提出創傷急救中心建設申請且運行 6 個月后,“創傷中心專家組”抽調專家進行現場評估。經評估合格后,由省衛生計生委授予相應級別的創傷急救中心。
?。?)省創傷急救中心建設專家組每年組織對創傷急救中心開展一次暗訪,每三年對創傷急救中心進行復核,并根據暗訪和復審結果決定其等級升降,對未達 3 級創傷急救中心標準的醫院撤銷授牌。
附件 1:
1 級創傷急救中心創傷綠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附件 2:
2、3 級創傷急救中心創傷綠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附件 1:
穩定后
接診創傷患者,立即分診 緊急評估 ?有無氣道阻塞 ?有無呼吸,呼吸的頻率和程度 ?有無脈搏,循環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是否休克 氣道阻塞 呼吸異常 呼之無反應,無脈搏 ?清除氣道異物,保持氣道通暢;大管徑管吸痰 ?氣管切開或者插管 心肺復蘇 ?平臥位,休克者抬高雙下肢 20°,休克者注意保溫 ?高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飽和度 95%以上 ?心電監護,嚴密監測生命體征 ?快速建立多條靜脈通道,適當輸入晶體液 ?記尿量,止血、止痛、鎮靜,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心電圖、床旁彩超、CT 等 ?開啟急性嚴重創傷急救綠色通道 快速評估 ?簡捷而有目的詢問病史,了解受傷環境、可能的損傷機制 ?評價解剖創傷,特別是頸椎、脊柱 ?系統查體,快速傷情判斷,按照 CRASH PLAN 方法進行 *
?基礎情況(年齡、心臟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態肥胖、妊娠)
1 1 級創傷急救中心創傷綠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CRASH PLAN 快速傷情判斷:
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臟器或解剖部位,C 為心臟(Cardic),R 為呼吸(Respiration),A 為腹部(Abdomen),S 為脊柱(Spine),H 為頭顱(Head),P 為骨盆(Pelvis),L 為四肢(Limb),A 為血管(Artery),N 為神經(Nerve)
創傷急救中心內開展的頭頸外傷、腹部創傷及急腹癥、四肢外傷、胸部外傷等專業由創傷急救中心內醫生確定治療方案及開展急診手術。
附件 2:
穩定后
接診創傷患者,立即分診 緊急評估 ?有無氣道阻塞 ?有無呼吸,呼吸的頻率和程度 ?有無脈搏,循環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是否休克 氣道阻塞 呼吸異常 呼之無反應,無脈搏 ?清除氣道異物,保持氣道通暢;大管徑管吸痰 ?氣管切開或者插管 心肺復蘇 ?平臥位,休克者抬高雙下肢 20°,休克者注意保溫 ?高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飽和度 95%以上 ?心電監護,嚴密監測生命體征 ?快速建立多條靜脈通道,適當輸入晶體液 ?記尿量,止血、止痛、鎮靜,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心電圖、床旁彩超、CT 等 ?開啟急性嚴重創傷急救綠色通道 快速評估 ?簡捷而有目的詢問病史,了解受傷環境、可能的損傷機制 ?評價解剖創傷,特別是頸椎、脊柱 ?系統查體,快速傷情判斷,按照 CRASH PLAN 方法進行 *
?基礎情況(年齡、心臟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態肥胖、妊娠)
2 2 、3 3 級創傷急救中心創傷綠色通道管理救治流程
顱腦傷 ?頭顱 CT 檢查 ?顱內血腫、腦挫傷嚴重水腫、手術清除血腫或減壓 ?非手術治療:
脫水、利尿、降顱壓 ?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預防感染 ?營養支持 胸部傷 ?胸部 X 線或 CT 檢查 ?內固定浮動胸壁 ?胸部開放傷、話動性出血、心包填塞應開胸探查 ?支持呼吸功能 ?預防感染 ?營養支持 泌尿系損傷 ?Β超、CT 檢查 ?腎挫傷者絕對臥床休息、止血、堿化尿液 ?腎,膀胱挫裂傷應行手術修復 ?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保護腎功能 ?預防感染 腹部傷 ?Β超、X 線、CT 檢查 ?腹腔灌洗 ?確診腹腔臟器損傷者應開腹探查,胃腸減壓 ?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預防感染 ?營養支持
脊柱骨盆四肢傷 ?X 線、CT 檢查 ?脊髓受壓者急診手術減壓 ?骨盆骨折大出血立即血管內止血 ?直腸膀胱損傷盡早手術 ?骨折整復手術 顱腦傷 ?CSF漏時勿填塞沖洗滴藥 ?高顱壓者 20%甘露醇125 ml 快速靜滴或速尿20 mg 靜注 ?請神經外科醫師急會診 胸部傷...
篇四: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p>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項目實施方案 債券基本信息 項目名稱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 發行規模 壹億零壹佰萬元整(RMB10100.00 萬元)
募集資金用途 用于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建設 債券期限 15 年 債券利率 固定利率 還本付息方式 利息按半年支付,利率為 4%,本金分年償還,在本期債券存續期的最后10 年,每年的還本日分別償還 10%。已兌付本金自兌付日起不另計利息。
一、區域概況 石家莊,簡稱“石”,河北省省會,地處河北省西南部,舊稱石門。石家莊轄區總面積 15848 平方公里,市區面積 2206 平方公里。石家莊市轄 8 個區、11 個縣,代管 3 個縣級市。是河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石家莊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臺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 273 公里。京石、石太、石黃、石安高速公路和 107、207、307、308 國道以及2 條省道、42 條縣道在石家莊市域縱橫交錯,公路通車總里程 6379公里。石家莊是全國鐵路運輸的主要樞紐,京廣、石太、石德、朔黃四條鐵路干線交匯于此。
石家莊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地兩大地貌單元,是全國糧、菜、肉、蛋、果主產區之一,農業集約化和產業化水平較高,生產規模位居全國 36 個重點城市第一位,被國家確定為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素有“北方糧倉”之稱。
2
二、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 我院是一所集急救、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也是長安區及高新區兩個醫療集團的牽頭醫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院被列為定點篩查醫院、定點救治后備醫院,同時承擔長安、高新兩區的發熱門診篩查和防控救治工作。
目前,醫院除了疫情防控工作,日常醫療工作逐步恢復正常。1997年石家莊市急救中心落戶我院,20 多年來承擔了歷次重大事件的處臵和大量急診病人的救治,積累了豐富經驗。為了更好地服務我市及周邊患者,并加強醫療集團的建設,我院將完善創傷救治中心的建設,更好地提升醫療救治能力。
為更好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發揮優質醫學應急體系的優勢,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當大范圍疫情突發時,創傷救治中心從醫生團隊建設、醫療設備配備、就醫流程,可立即轉為疫情救治中心,打造疫情期間快速高效的綠色救治通道,這必然對創傷救治中心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總投資為12690.00 萬元,本項目的建設,將極大提升我院的急救診療服務能力,作為疫情定點篩查醫院、定點救治后備醫院,本項目的建設也將提升我院發熱門診篩查和防控救治能力,在應對突發疫情時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3
?。ǘ╉椖康墓嫘院徒ㄔO必要性 救治中心建成后,將把我市乃至我省的創傷救治中心提升至國際一流的中心,極大提升我市的急救、創傷救治、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能力,并能充分發揮長安、高新區醫療集團的救治能力。
1、項目的公益性 (1)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需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本)》(2013 年修正版)中第一類鼓勵類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服務業篇提出的“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屬于國家鼓勵的項目。
?。?)疫情期間,PCR 實驗室的建立是進行病毒檢測的必備條件,快速準確的診斷是救治病人的前提;而 CT、DR、呼吸機、自動化檢驗流水線等設備的配備,也解決了檢查設備資源緊缺、避免患者交叉感染,為患者贏得了救治時間,提高了檢查治療效率。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區域創傷救治中心建設極大提升我院在創傷救治、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救治能力。
2、建設必要性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各類創傷事件的發生率顯著增加。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突發性的蔓延,對于我國人民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創傷和影響。創傷尤其是嚴重創傷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統的損傷,需要多學科聯合進行科學、規范的綜合性救治。
4
我院作為一所三級綜合醫院,各專業分科細化,缺乏綜合創傷救治團隊,創傷總體救治水平不高,亟待建立并形成高效、規范的創傷救治體系。
本項目的建設能進一步規范和提高創傷患者救治水平,提高嚴重和多發傷創傷患者救治質量和效率,尤其是應對突發疫情方面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推動我院急救中心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ㄈ╉椖烤唧w的建設內容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內容如下:本項目改造面積 2056 平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門診一樓創傷救治區域改造、四層內鏡區域改造,五層遠程可視會診區域改造、七層數字化手術室和雜交手術室改造、配套設備、信息化建設等配套附屬設施。
?。ㄋ模╉椖康纳鐣洕б?1、經濟效益分析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建設完成后,可以提升石家莊市整體醫療水平,解決市區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人康復、療養等問題,滿足石家莊市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此外,由于醫院自身的特殊性質,不但可以拉動石家莊市的第三產業經濟發展,還能解決周邊區域的就業問題。通過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解決就診醫療設備不足,緩解市民就醫壓力。
2、社會效益分析
5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包含建設標準適當,建設規模與功能需求相符合,本項目新引入的設備設施與醫院發展相適應,建設規模與經濟規模相適應。項目完成后將極大改善了醫院空間受限、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就診流程不規范及交通擁擠的問題,使項目醫院適應并推動石家莊市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項目主管部門 名稱 石家莊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1113010000022483X0 機構性質 機關 機構地址 石家莊市建設南大街 188 號 四、項目實施主體 名稱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121301004017503478 法定代表人 李鋒 機構地址 石家莊市體育南大街 15 號 登記管理機關 石家莊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 五、項目投資規模、計劃及資金方案 (一)項目建設投資方案 1、編制依據:
?、俳ㄖ鞍惭b工程費用參照《河北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額》(2005年)及《河北省安裝工程概算定額》(2005 年)進行計算; ②設備價格購臵及安裝費用根據設備廠家報價確定;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綜合醫院建設標準》 ④相關法律、法規。
6
2、編制原則 ①綜合性原則,全面系統地綜合考察影響投資的各種因素;
②可操作性原則,擬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
③相關性和準確性原則,實現投資決策結論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④實事求是原則,實事求是地設計和評價所有投資方案;
⑤科學性原則,選擇系統合理的決策評價指標,使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并協調處理好投資決策與籌資行為、投資管理之間的關系。
?。ǘ╉椖靠偼顿Y 本項目總投資估算為 12690.00 萬元,包含設備購臵費和信息化建設費。
投資估算表 單位:萬元 項目 金額 比例 工程費用 11,674.80 92.00% 工程建設及其他費用 410.91 3.24% 預備費用 604.29 4.76% 合計 12,690.00 100.00% (三)資金籌措方案 1、項目資金來源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項目的預計投資金額為 12,690.00 萬元,其中資本金金額 2590.00 萬元,占比 20.41%,滿足《國務院關于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的通知》(國發〔2019〕26 號)的要求,10100.00 萬元資金通過發行政府專項債券取得。
7
項目資金籌措計劃表 單位:萬元 項目 金額 比例 資本金 2590.00 20.41% 政府專項債券 10100.00 79.59% 合計 12690.00 100% 2、項目前期工作及實施計劃 (1)已完成前期工作 本項目已取得《石家莊市行政審批局關于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石行審投資[2020]84 號。
?。?)項目實施計劃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本項目建設周期擬定為 12 個月。
3、資金使用計劃 資金使用計劃表 單位:萬元 項目 2020 合計 資本金 2,590.00 2,590.00 專項債券資金 10,100.00 10,100.00 合計 12,690.00 12,690.00 (四)項目資金管理方案 石家莊市財政局和各相關部門已建立起完善的政府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債券資金使用監管,必要時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對資金進行監管,確保債券資金合規使用,編制應急預案,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8
本項目嚴格執行專項債券資金??顚S玫脑瓌t,將建立明確職責,執行嚴格的流入管理和流出管理制度,并按照中發[2018]34 號的要求進行績效評價,加強資金的使用與管理。
1、項目單位職責 項目單位石家莊市第三醫院主要職責為負責按照項目的建設要求并根據建設任務、成本等因素,做好專項債券項目的規劃期限、投資計劃、收益和融資平衡方案、預期收入等測算,做好本項目專項債券年度項目庫與政府債務管理體系的銜接,配合做好專項債券發行各項準備工作,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監控,并統籌協調相關部門保障項目建設進度,如期實現專項收入。石家莊市第三醫院負責本項目債券本息的償還。
2、資金流入流出管理 本項目資金流入管理項目資金流入主要包括債券資金和項目收入流入。
本項目資本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本項目專項債券資金由石家莊市財政統一管理,專賬核算,??顚S?,不得挪用。本項目收入??顚S?,用于本項目債券本息的償付?;蛘咴谏虡I銀行開立獨立于日常經營賬戶的債券資金管理專用賬戶(以下簡稱債券資金專戶),用于專項債券募集資金的接收、存儲及劃轉。
本項目資金流出主要包括項目建設投資支出、項目運營成本和項目債券本息償付等。
9
關于建設投資等投資支出,項目單位需如實填寫專項債券資金支付審批表,并抄送財政局、項目主管部門,經項目單位、項目主管部門、財政局同意后,方可從專用賬戶中撥付資金。關于債券本息償付,由石家莊市財政局組織準備需要到期支付的債券本息,由市財政局向省財政繳納本期應當承擔的還本付息資金。項目運營成本支出嚴格按照計劃支出,預算外支出要上報審批。
3、資金預算績效評價 財政局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18]34 號)的要求,將專項債券資金的使用納入到項目主管單位及項目單位的績效評價范圍之內,績效評價結果將決定債券資金的撥付額度及撥付進程及同類項目專項債的再次申報批復。
六、項目運營與預期收益估算 (一)項目運營方案 本項目屬于公益性醫院建設項目,但有一定的醫療收入。該項目的建設能更好的提高我院的創傷救治水平,同時也增加了醫院收入。
項目運營期內主要收益來源為收取的醫療收入,主要運營成本為業務費用、單位管理費、其他費用等,結余將會用于本項目專項債券的還本付息。
?。ǘ╉椖渴找婀浪?1、項目運營收入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本項目以醫院整體運營收入作為償還來源,預測期內年度專項收入情況如下:
10
根據往年收入情況預測,2019 年收入 77795.53 萬元,保守估計2020 年收入保持 77795.53 萬元不變,項目建成后支出增長 20%,往后逐年增長 10%,門診收入為其院區門診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收入,約占總收入的 27.18%;住院收入為其住院部的經營活動收入,約占總收入的 64.07%,其他收入包括急診等收入,約占總收入的 8.75%。
項目收入表 單位:萬元
項目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門診收入 21,145.63 25,374.75 27,912.23 30,703.45 33,773.79 37,151.17 住院收入 49,844.08 59,812.89 65,794.18 72,373.60 79,610.96 87,572.05 其他收入 6,805.83 8,166.99 8,983.69 9,882.06 10,870.27 11,957.29 合計 77,795.53 93,354.63 102,690.10 112,959.11124,255.02 136,680.52 續表 項目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門診收入 40,866.29 44,952.92 49,448.21 54,393.03 59,832.33 住院收入 96,329.26 105,962.19 116,558.41 128,214.25 141,035.67 其他收入 13,153.02 14,468.32 15,915.16 17,506.67 19,257.34 合計 150,348.57 165,383.43 181,921.77 200,113.95 220,125.34 續表 項目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合計 門診收入 65,815.57 72,397.13 79,636.84 87,600.52 96,360.57 827,364.43
住院收入 155,139.24 170,653.16 187,718.48 206,490.32 227,139.36 1,950,248.09
其他收入 21,183.07 23,301.38 25,631.52 28,194.67 31,014.13 266,291.40
合計 242,137.88 266,351.66 292,986.83 322,285.51 354,514.07 3,043,903.91
2、項目運營成本 石家莊市第三醫院創傷救治中心改造建設工程的預測期內年度運營成本情況如下:
根據往年支出情況預測,2019 年支出 76402.78 萬元,保守估計2020 年支出保持 76402.78 萬元不變,項目建成后支出增長 20%,往
11
后逐年增長 10%,業務費用為其正常進行醫療活動時產生的費用,約占總支出的 88.4%。單位管理費用為人工成本及其他管理類費用,約占總支出的 10.29%,其他費用包括設備維修維護費用,約占總支出的 1.31%。
運營成本費用明細表 單位:萬元 項目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業務費用 67,542.44 81,050.92 89,156.02 98,071.62 107,878.78 118,666.66 單位管理費 7,861.08 9,433.30 10,376.63 11,414.29 12,555.72 13,811.29 其他費用 999.26 1,199.12 1,319.03 1,450.93 1,596.02 1,755.63 合計 76,402.78 91,683.34 100,851.67 110,936.84 122,030.53 134,233.58 續表 項目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業務費用 130,533....
篇五: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創傷急救中心的建設與發展 1一、什么是創傷急救中心 2
01 整合院前急救資源 02 加強急診科建設 03
建立專業救治團隊 04 多學科聯合支持 通過整合區域性院前醫療急救資源,建設快速、協同、互動的 院前醫療急救體系。
將急診科改造為集急診復蘇 (心肺復蘇、緊急氣道管理 抗休克)、重癥監護、急診 手術、住院觀察于一體的 急診急救中心。
建立統一、高效、專業的 院內急救架構,打造創傷 專業救治團隊。
這樣多學科聯合支持組成的急救體系 即為 創傷急救中心。
什么是創傷急救中心 3
是當今人類一大公害,是45周歲 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 平時:第三位(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腫瘤)
戰時:首位
占全球死亡率的7% 我國每年死于各類創傷的總人數達70萬
30% 為什么要建創傷急救中心 已被納入國家
疾病控制計劃
社會層面:
4
我縣地域廣,人口多,交通較為發達,創傷事件多發,距縣城較遠鄉鎮超過一小時車程。道路交通傷、高處墜落傷等高能量致傷因素導致多發傷和創傷危重癥發生率明顯增高,救治難度日益加大。
基層醫院創傷救治設備水平有限,救治網絡不全,轉運機制不暢,院前院內銜接不緊密,救治缺乏整體性,導致創傷救治效果差。
為什么要建創傷急救中心
縣級層面:
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
請替換文字內容 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
請替換文字內容 創傷急救中心建設相關政策
為急性創傷患者提供從院前到院內的精細化、標準化,高質量、高效率的診療通道與管理模式,極大地縮短傷者轉運、診斷、治療時間,保障傷者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快速,更準確的評估,并接受更適宜、更規范的治療,提升患者滿意度與社會認同感
推動傳統院內創傷急救模式轉變,打破原有分科治療壁壘,實現多學科協作與無縫接,助力創傷患者整體評估、分階段救治和整體預后改善。
創傷急救中心建設的意義 7
二 、我院創傷急救中心 建設情況 8
五大中心建設 (已完成)
卒中中心 危重新生兒 急救 胸痛中心 危重孕產婦 急救 創傷急救中心正在建設中…… 五大中心建設
胸痛中心 具備國家胸痛中心認證的建設標準和救治能力。目前,急性胸痛患者進入我院胸痛中心35-70 分鐘內能開通阻塞的心臟血管,快于國際標準的90 分鐘。
通過省級卒中聯盟認證,卒中中心患者入院至溶栓時間小于40 分鐘,快于國際標準的60 分鐘,頸內動脈取栓術 處于全省縣級醫院先進水平。
曾多次成功搶救包括產后大出血、子癇、妊娠合并心臟病、子宮破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減少等危重病例, 為市級重點???,設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等???,為桃江及周邊地區的危急重癥兒童(新生兒)的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五大中心建設 正在建設中…… 10
請替換文字內容 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
請替換文字內容 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請替換文字內容,修改文字內容,也可以直接復制你的內容到此。
請替換文字內容 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情況---硬件 設備先進,配備齊全的搶救室、相對獨立的病區
醫學影像科提供24小時7天全身X-CT-核磁(含増強造影)和床旁超聲 檢驗科、輸血科能提供24小時全天服務 配備創傷基礎和高級生命支持設備以及床旁檢測和診斷設備 包括心肺復蘇、呼吸循環支持、床旁超聲、床旁X光機、深靜脈置管、動脈血氣分析儀檢測等設備,并能保證24小時/7天正常運行 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情況---硬件
12
1. 院前— 院內 成立 2. 院內— ???由普通外科、骨科、神經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癥醫學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频尼t師組成創傷救治核心團隊。
120院前急救—院內搶救無縫銜接,建立了院前院內緊密銜接的醫療急救信息網絡(微信聯絡群),患者院前到院內傷員的生命體征、心電圖和相關病歷資料可通過微信傳輸。
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情況---軟件 13
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情況---緊跟前沿醫學
11月3日,中國縣級醫院急診聯盟成立大會上,我院當選為 中國急診聯盟常務副理事單位
三、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15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ㄒ唬├喂虡淞搨戎吸S金1 1 小時的概念
• 危重多發傷后第一個小時稱為“黃金1小時” • 將極重度創傷患者從事故現場搬運至醫院 • 到達手術室或ICU救治的創傷患者出現生理極限(即低體溫、酸中毒、凝血障礙 “三聯征”)之前的時間 現場 --------- 手術室-----
“三聯征” 16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死亡數量所占比例傷后1h內傷后1-4h內其他時間第一死亡高峰 :
傷后1h內,死亡的數量占創傷死亡的50%,稱為現場死亡。
?。ǘ┣宄乐貏搨? 2 個死亡高峰
17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二)清楚嚴重創傷的兩個死亡高峰
第二死亡高峰:傷后1~4h內,占創傷死亡的30%,稱為早期死亡
這類病人是創傷救治的主要對象,這個階段現場急救、途中轉運、急診救治的效果可直接決定創傷病人的救治結果。
18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三)掌握嚴重創傷的3 3 個時間概念
?院內術前時間
30- - 60min
?手術中時間
?。?90min
?復蘇時間
24h- - 48h
19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四)掌握院前評分
20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五)掌握院前分揀
危重傷
重傷
傷員分揀
A B
瀕死傷
D
輕傷
C
傷情并不立即危
及生命,但又必須進行手術的傷員,可用黃色標記
搶救費時而又困難,救治效果差,生存機會不大的危重傷
員,用黑色標記
適用于有生命危險需立即救
治的傷員,
用紅色標記
21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六)院內救治:急診科
22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簝染戎危簞搨中g室和麻醉科
隨時準備著
• 準備急診手術間 • 設備、藥品等定位放置,狀態良好 • 血液回輸機 • 液體加溫儀 • 恒溫水浴箱 • 暖風機和保溫毯
啟動前準備
• 了解性別、年齡和手術方式等 • 患者到達后立即開始,10min 內完成準備 病人到達后
• T、P、R、BP、ECG、SpO 2 監護 • 傷側胸腔引流 •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 • 限制性液體復蘇 • 胸腹腔手術備血液回輸裝置 溝通記錄
• 保持與手術醫師溝通 • 腦缺血缺氧性損害者注意頭顱降溫 • 妥善管理手術間救治現場 • 報告制度 • 做好記錄 • 聯系ICU 23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六)院內救治:重癥醫學科
隨時準備
• 保持空床 • 液體加溫裝置 • 加溫毯 • 冰帽 • 加壓輸液裝置 • 必要時單間 接到通知后啟動
• 將病床推入手術室 • 由麻醉、外科和ICU醫師一并陪同送達ICU • 妥善保護各種體內插管或引流管道,避免脫落、掉出 盡快到達復蘇終點
• 穩定血流動力學:有創、凝血及血氣等監測 • 防治低體溫:減少暴露,輸入38℃液體 • 防治凝血功能障礙:補充血液制品,定期監測 • 防治酸中毒 24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六)院內救治:創傷外科病房
生命體征平穩后轉入創傷外科病房 進一步行確定性分期手術或后期治療 25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七)避免 “ 就近 ” 治療的誤區
• 所有醫療機構都有面臨創傷救治的機會 • 并非所有醫療機構都具有創傷救治的能力和資質 • 就近醫療機構 ≠就近創傷救治中心
26
基層醫院需要做什么 (八)哪些需轉創傷急救中心
分級 創傷 中心 創傷救治站 創傷救治點 救治范圍 能夠接受所有嚴重多發傷患者,建立與益陽市和湖南省優勢??频拿芮新撓?能夠對所有創傷患者進行評估和初步評估的能力,能夠根據醫院的綜合情況開展創傷相關手術,建立與創傷中心的密切聯系,便于手術交流和患者的轉院 能夠對所有創傷患者進行評估和初步評估的能力,具備轉院能力 損傷分級 Ⅰ級 Ⅱ級 Ⅲ級 Ⅳ級 Ⅴ級
損傷分級內容 嚴重創傷,多發傷
a.已證實的高能量沖擊引起的嚴重創傷 b.頭頸軀干或近端肢體的嚴重穿透傷如槍擊傷、刺傷、內臟外露 c.GCS評分3—10分 d.截肢(肢體斷裂)
e.局部神經缺陷如瞳孔不等大 f.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位骨折,如長骨、骨盆、脊柱、肋骨骨折,即使生命體征穩定 g.擠壓傷
1.有高能量沖擊相關證據 2.可疑嚴重骨折有快速惡化的危險,如骨盆骨折、多根肋骨骨折、頸椎骨折 3.仍可接合的手指斷裂 4.危及循環的肢體損傷 5.嚴重的粉碎性手套樣損傷 6.GCS評分11—13分 1.伴有明顯畸形的損傷 2.單個的嚴重骨折,脫位,如長骨、腕關節、單一肋骨 3.創傷后嚴重的肢體或關節痛 4.近期頭部外傷伴意識喪失,嘔吐、頭痛、健忘,其他情況穩定 1.較不嚴重的骨折脫位,如手指,腳趾,手足 2.嚴重的扭傷不伴有可疑的骨折脫位 3.近期無癥狀的輕微頭顱損傷ⅠⅡ 1.輕微扭傷 2.輕微扭傷,無可疑的骨折脫位
創傷救治網絡救治范圍 27
四、我院創傷急救中心 下一步的 建設 28
我院創傷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設
院前急救
醫院急救
后續??浦委?/p>
建立完整的創傷急救體系 29
創傷中心
+ 創傷救治站 +
創傷救治點
創傷救治網絡分級構架圖 + + + + + + + + + + + (一)創傷救治1 1 、2 2 、3 3 工程 —
1 1 個區域
我院創傷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設 30
我院創傷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設 31
我院創傷急救中心下一步的建設 32
02 01 03 小結 1、嚴重創傷患者是急診患者中發病最急、病情最重、變化最快、危險性最大、死亡率最高、發生醫療糾紛最多的患者群體。創傷中心能為嚴重創傷患者提供的多學科聯合、一站式診療、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務系統,是救治危重癥患者最有效的機制。
2、制定規范科學的創傷中心管理制度,從綠色通道的三大要素(人員保證、設備保證、其他基本設備保證)入手,做好創傷中心的建設。為搶救患者爭取時間,提高創傷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3、創傷中心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參與,任務艱巨,道路曲折。希望我們一起在摸索中前進,在實施中不斷完善,成功打造一個規范的縣域創傷急救中心。
33
感謝聆聽
34
篇六: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保健—364
—2017 年 10 月(上)
第 4 卷 第 19 期教育教學研究與衛生事業管理作者簡介:肖瀟,1978-12-13,女,漢族,籍貫:重慶南川,職務: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學歷:本科,單位:重慶市南川區人民醫院心身疾病科,專業:護理學 研究方向:護理教學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均在日益壯大,高校教學改革也需跟隨這樣的步伐前進,不斷創新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以此順應時代發展需求[1] 。所以,在高校護理課程的教學中也應倡導傳統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結合,需強調培養學生們的操作能力,以此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發揮其主觀能動性[2] 。因此,本研究針對情景教學?!菊磕康模禾接懬榫敖虒W模式在精神科護理的應用。方法:將我院帶教的 2016 級 158 名護理專業實習生根據不同的學習模式分為研究組(n=79)和對照組(n=79);對照組給予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研究組給予情景模式進行教學,將兩組實習生成績、及實習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進行對比。結果 :研究組實習生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 ;研究組采取的教學模式評價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情景教學模式在精神科護理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提高了實習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還使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娟P鍵詞】情景教學模式 ;實習生 ;精神科護理 ;應用研究【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8439(2017)10―0364―02情景教學模式在精神科護理的應用和研究肖 瀟(重慶市南川區人民醫院心身疾病科 408400)【摘要】
?。?/p>
目的 :就創傷復蘇單元的設計與建設展開探討。方法 :結合本地區創傷系統建設需要,同時借鑒其他地區經驗,兼顧考慮本院急診科平面布局,國內外創傷領域專家、設計院、建設單位、衛生局、政府機關單位等四方代表聯席論證會上一致通過在我院設計建設創傷復蘇單元 2 間。結果 :2 間創傷復蘇單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于 2017 年 5 月 16 日全面竣工,建成的 45m2 創傷單元內配置有可拍片移動床、床旁 B 超、復蘇系統、手術配套系統、懸吊式數字成像系統、運轉呼吸機。結論 :設計建設創傷復蘇單元的主要目的是為創傷復蘇階段提供最佳救治場所,同時盡最大努力為多學科小組救治嚴重創傷患者創造最佳條件?!娟P鍵詞】: 創傷 ;復蘇單元 ;多學科創傷小組【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8439(2017)10―0364―01創傷復蘇單元的設計與建設趙作勇(蓬萊中醫醫院 265600)課題名稱 :《創傷單元在急診建設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創傷復蘇單元指的是配備有醫生 / 護士救治創傷患者所用各種設備及物品的場所,作為急診科與創傷部門共同組成部分的創傷復蘇單元接收的患者病情復雜且危急,這就要求為其提供治療的場所必須盡量優化和利用以使患者獲得快速有效治療[1] 。多學科創傷小組是目前國際上救治嚴重創傷患者的一種快速有效模式,創傷復蘇單元恰好為患者接診與復蘇提供了一個理想場所。我院自 2012 年 12 月開始籌備建設 2 間創傷復蘇單元,力爭在本地區打造一所Ⅱ級創傷中心,2017 年 5 月該項目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筆者現就創傷復蘇單元的設計與建設體會報道如下。1A 一般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我院創設復蘇單元建設項目一般資料包括 :創傷中心改建平面圖、擬建創傷復蘇單元的各種設計參數與設備要求、創傷接診與創傷復蘇流程設計。1.2 方法成立由醫院高層管理者、創傷急救領域資深醫護專家、參與 Aifred 創傷中心創傷復蘇單元(TRB)設計建設的成員及其相關設計單位代表組成的 TRB 項目組。項目機構成立后,神經外科、骨科、普通外科、急診科共計 11 名資深醫護人員與 3 名管理者被分批派至澳洲 Aifred 創傷中心進修,完成為期 2 周 ~3 個月學習,通過實地考察學習熟悉 Aifred 創傷中心 TRB 運作流程、團隊建設,尤其是其初始設計。赴澳進修期滿向醫院遞交“TRB 在創傷服務中的價值分析與設計建設要求”書面報告,針對 14 份報告我們從不同角度作以深入分析與整理,形成本院創傷復蘇單元設計與建設藍圖。創傷復蘇單元的初步設計形成后,我院誠邀澳洲 Aifred 急診與創傷中心資深醫護人員蒞臨我院指導本次項目,希望通過學術演講、創傷 / 急救 /ICU 領域臨床技術交流、創傷案例分析、創傷急救模擬練習學習到更多有價值的經驗。技術交流指導以 TRB 設計元素與運作流程作為重點,請求澳洲創傷急救專家分享 Aifred 創傷中心 TRB 工作體會,同時針對我院建設創傷復蘇單元提出建設性意見。項目洽談會議上總結分析 AIfred 創傷中心資深創傷急救專家給出的建議,找出 AIfred 創傷中心TRB 的不足之處并作以相應調整,經評估我們認為 AIfred 創傷中心 TRB 空間相對狹小,根據本院急診平面圖我們為 TRB 預留了更大空間,摒棄原本安裝普通懸吊是X 光機的計劃,最終決定安裝成像快、費用低的數字化懸吊放攝影像系統。澳洲 Aifred 創傷中心與本地區創傷急救領域醫療護理專家及設計院、建設單位、衛生局、政府機關單位等代表方聯席論證我院 TRB 設計與建設方案。2A 結果多方協同合作下配置有可拍片移動床、床旁 B 超、復蘇系統、手術配套系統、懸吊式數字成像系統、運轉呼吸機的 45m2 創傷單元在 2015 年 5 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本院 2 間 TRB 均采用開放式設計,分別在墻體四周與防護門上安裝氣流單向向上流動的放射防護裝置,為方便出入 TRB 的醫護人員洗手 , 緊靠入 TRB 門口右手邊設置洗手臺。環繞 TRB 室四周打造開放式壁柜,集中擺放相關醫療用品??諝庀緳C置于左邊墻體上方,專用記錄臺與電腦攝像系統安置在 TRB 單元入門左邊。將中間區域作為主操作區與懸吊式 X 光機曝光覆蓋區域,黃色區域中間放置移動床,多學科創傷小組團隊工作范圍為移動床四周空間。便攜式呼吸機置于移動床右上方,床旁 B 超機置于氣道管理車下面,氧氣、空氣、負壓吸引裝置等復蘇設備帶為移動床后方墻體,壁柜下方墻體邊安置胸腔損傷管理小車與血液檢查小車。懸吊式 X 光機與手術無影燈安置在 TRB 上方,數字化攝影系統控制臺設置在兩間 TRB 中間。3A 討論在Ⅰ、Ⅱ級創傷中心建立專用 TRB 是美國外科學院創傷中心認證項目之一。對于有條件的醫院而言,當急診收治的創傷患者達到一定數量時即可考慮建設 TRB單元[2] 。及時補充 TRB 單元用于有效復蘇患者的最少數量設備與用品,這樣做的目的是去除多余物資存放以優化復蘇空間與實現救治的標準化。任何疾病的救治過程中護患溝通都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創傷患者救治中亦是如此,加強創傷小組成員間與創傷復蘇單元同外面的聯系與溝通對提高救治成功率有重要意義,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攝影平臺記錄復蘇全過程,向外面動態反映創傷復蘇單元內的一系列活動 ;(2)記錄板上詳細記錄患者病史、體格檢查發現與測試結果,出示相關人員的呼叫號碼 ;(3)在手術室、攝影室、血庫、ICU 設置創傷小組專用分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設置化驗室電腦終端與數字化放射影像占 ;(4)建立以患者損傷嚴重程度為分級依據的創傷分級系統,方便創傷小組成員與手術室及血庫工作人員溝通??傊?,隨著我國臨床對創傷系統的深入認識與研究,TRB 有望成為創傷復蘇階段的最佳救治場所,同時為多學科創傷小組救治嚴重創傷患者創造有利條件。參考文獻[1] 李大鵬 , 呂春雷 , 李靜 . 創傷救護液體復蘇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及在院前救治中的應用 [J]. 醫學信息 ,2013,12(9):3-3.[2] 李大鵬 , 張永軍 , 呂春雷 . 戰創傷救護液體復蘇信息標志系統的設計研究 [J]. 醫療衛生裝備 ,2013,34(7):31-32.萬方數據
篇七: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南省 “ 五大中心” ” ( 胸痛中心、 、 卒中中心 、創傷中心 、 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 、 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 )建設工作方案為落實省政府重點工作,提高我省重點疾病救治水平和急危重癥系統管理能力,進一步改善全省居民健康狀況,為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總體目標以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創傷、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等對我省居民健康影響較大的重點疾病救治質量和效率,提升人均期望壽命和群眾就醫獲得感為目標,在全省市縣綜合醫院開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逐步形成分工明確、上下聯動、轉運通暢、信息共享、多科聯合、防治康復全程管理的醫療服務體系。二、建設內容(一)胸痛中心規劃布局:
?。航⒏采w全省的心血管急癥救治和心血管病全事件鏈預防和控制網絡。以省胸痛中心聯盟為依托,整合我省各醫療機構的優秀專家資源,建立胸痛中心全省模式,通過全域多方位全生命周期心血管慢病防治網格化管理體系,全面銜接全省各區域達標中心和院內外胸痛中心管理網絡系統,建立
2“篩、防、救治一體化”管理,提高心血管病極高?;颊呔戎蔚母采w率和成功率,從根本上降低病死率;形成以二、三級醫院為核心,從中心到基層,從發病到康復的救治體系。從院內延伸到院外及社區,實現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管理,減少區域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建設進度:2021 年 6 月前,各市縣完成規劃布局;12 月前,各市縣至少 1 家綜合醫院建設胸痛中心,同步啟動數據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區域胸痛救治網絡平臺;2022 年,完成全部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胸痛中心建設,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繼續完善質控體系及數據監測平臺,發布全省胸痛救治地圖。建設標準 :國家衛生計生委《胸痛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國衛辦醫函〔2017〕1026 號)。(二)卒中中心規劃布局: :以示范高級卒中中心為指導,高級卒中中心為核心,卒中防治中心為基礎,構建全省卒中中心三級網絡,以提高急性腦血管病診斷治療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為目標,逐步建立起規范的認證、培訓和質控體系,踐行職責分工明確、雙向轉診、診療效益良好的分級診療模式。開展“卒中急救地圖”建設,打造“區域黃金時間救治圈”,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各級卒中中心開展遠程培訓、遠程技術指導、遠程會診等遠程醫療服務。
3建設進度: : 2021 年 6 月前,各市縣完成規劃布局;2021年底,省級三級綜合醫院完成高級卒中中心建設,所有三級綜合醫院要規范開展靜脈溶栓和取栓等技術,80%以上市縣至少建成一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卒中防治中心,常規開展靜脈溶栓等技術;2022 年底,市縣三級綜合醫院完成高級卒中中心建設,所有市縣至少建成一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卒中防治中心,常規開展靜脈溶栓等技術,常規開展取栓技術的比例要達 10%以上;到 2023 年,常規開展取栓技術的比例要達 30%以上。建設卒中中心的同時,同步建立和完善各區域腦卒中區域協同救治網絡體系。建設標準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卒中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導原則(試行)》(國衛辦醫函〔2016〕1235 號)。(三)創傷中心規劃布局 :以提升多發復合傷救治成功率為目標,搭建以創傷中心為核心的創傷救治體系,根據各市縣面積、人口分布、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資源分布情況,科學規劃并建立區域性創傷救治中心,以各個創傷中心形成對接點,構建覆蓋南海區域的全省的創傷急救網絡,能夠在全省范圍內得到快速救治和轉運嚴重創傷患者,提高急救效率。在各市縣急救體系規劃內建立省、市縣、鄉鎮三級創傷中心,向基層衛生機構輻射的救治體系,全省各區域醫療中心城市建設一級創傷中心,其他市縣
4建設二級創傷中心,每市縣建立 2-5 個三級創傷中心。建立成熟的海南省創傷救治體系,提高本地的創傷救治能力,建設進度:2021 年 6 月前,各市縣完成規劃布局;12 月底前,啟動創建工作,確立 2 個以上一級創傷中心;2022 年,一級創傷中心達到 5 個以上,50%市縣至少完成 1 家以上二級創傷中心建設;2023 年,省、市縣創傷中心建設完成,形成規范高效的創傷救治體系。建設標準 :《海南省創傷中心建設指南(試行)》(擬于2021 年底前發布)。(四)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規劃布局:完善區域性危重孕產婦轉運會診和救治網絡,配齊配強基層婦幼保健服務網底,支持各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搶救單元標準化建設,提高基層產科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立孕產期疾病全方位防控、救治及管理體系,進一步降低我省孕產婦死亡率。按省、市縣二級規劃,每市縣建立至少1 個市縣級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原則上依托綜合救治能力較強的綜合醫院或婦幼保健機構。建設進度:2021 年 6 月底前,各市縣根據方案制定具體實施計劃,確定本轄區醫療機構產科建設目標、產科 ICU 搶救單元建設并組建團隊等;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開展省級基層婦幼保健技術師資培訓、孕產婦救治技術培訓,為孕產婦搶救單元團隊提供免費進修,并根據各
5市縣危重孕產婦搶救單元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質控和督導。2023年 12 月前,形成規范高效的危重孕產婦救治體系。建設標準 :國家衛生計生委《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南》(國衛辦婦幼發〔2017〕40 號)。(五)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規劃布局:以提高我省兒童和新生兒疾病救治能力和水平,降低兒童和新生兒死亡率為目標,加強全省危重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體系建設,通過配齊配強基層醫療機構兒科病房服務設施,按照《國家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標準》《中國新生兒病房分級建設與管理指南(建議案)》進行規范建設,實行分級管理,進一步降低我省危重新生兒(兒童)死亡率,達到提高我省人均期望壽命的目的。在全省范圍內建立若干個省級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每市縣建立至少 1 個市縣級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進度:2021 年 6 月前,市縣根據方案制定具體實施計劃,確定本轄區醫療機構新生兒科建設目標、新生兒搶救單元建設并組建團隊等。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開展省級新生兒救治技術培訓,為新生兒搶救單元團隊提供免費進修。各市縣救治中心進行能力建設,包括設備、場地等,省內組織專家根據各市縣新生兒搶救單元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質控和督導。2023 年 12 月前,形成規范高效的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體系。
6建設標準 :國家衛生計生委《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南》(國衛辦婦幼發〔2017〕40 號)。三、組織實施省衛生健康委負責“五大中心”建設的總體規劃及組織協調、督導落實,組織省屬醫療機構的中心建設實施。各市縣衛生健康委負責本市縣綜合醫院中心建設的組織與管理,制定本市縣建設方案,落實轄區內醫療機構各中心建設相關工作。“五大中心”建設由醫政醫管局牽頭,胸痛中心建設的技術性工作由??谑腥嗣襻t院承擔,卒中中心建設的技術性工作由省人民醫院承擔,創傷中心建設的技術性工作由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承擔,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及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的技術性工作由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承擔。(一)籌備啟動階段(2021 年 4-6 月)1、省衛生健康委制訂工作方案。2、各市縣根據區域面積、人口數量、醫療需求及資源分布,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制定建設規劃和目標,制訂本市縣工作方案。3、省、市縣分別組建各中心建設專家團隊,承擔技術文件擬定發布,相關知識流程培訓,中心建設的申報、評審、質控、督導、數據分析等工作,推薦符合標準的醫療機構參與國家級認證。(二)建設實施階段(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2 月)
71、各中心專家組按照實施意見要求,組織中心建設培訓會議,對中心建設工作進行指導。2、省衛生健康委委托牽頭醫療機構、學術組織或第三方機構,根據申報級別、按照工作方案及管理指南要求,對申請醫院進行評價,評價合格的單位由省衛生健康委審定后公布,對公布的中心進行督導質控。(三)總結評估階段(2023 年 12 月)1、對我省五大中心建設工作進行考核、評估、總結。2、召開總結會,組織各市縣各醫院交流經驗。四、工作要求(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五大中心”建設工作,從落實省政府重點工作決策部署,推進健康海南的高度出發,將“五大中心”建設工作作為改善醫療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加大投入,在資金安排、人員設置、能力提升、信息化等方面加強建設,確保建設工作順利進行。各市縣工作方案請于 2021 年 6 月 30 日前報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二)整合醫療資源。各級醫療機構要將“五大中心”建設與醫院整體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在體制機制、能力建設上重點支持,要推行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優化診療流程;醫療機構與各級 120 急救中心雙方聯動,確保院前院內救治無縫銜接,提高急危重癥早期干預水平。發揮各中心輻射作用,與
8醫聯體建設相結合,帶動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救治能力。促進“院前急救、院內治療、院外康復、基層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有效銜接,讓患者能夠得到及時、規范、有效、連續的診療服務。(三)提升信息化支撐。利用海南省三醫聯動一張網信息平臺等資源,建立診治信息上報系統、數據庫及遠程救治信息共享平臺,健全檢驗檢查結果實時傳輸系統,做到院前及院內各部門及時共享救治信息,實時監控,定期質控。(四)強化考核督導。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對中心建設開展督查考評,建立完善科學規范的考核評估體系,掌握工作進展,定期交流信息,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對策,督促落實整改,對建設成效進行綜合評價。省衛生健康委將定期對各市縣“五大中心”建設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五)重視科普宣傳。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在推進“五大中心”建設的同時,要積極開展相關疾病防治的全民教育,要加強疾病早期識別、救治和相關慢病防控的健康知識宣教,提高群眾自我防控意識。要充分利用媒體,宣傳“五大中心”建設進度和成效,發掘推廣醫療服務新模式,擴大受益面。積極總結典型經驗,宣傳推廣示范醫院和中心,形成典型帶動、示范引領的工作氛圍,爭取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篇八: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iddot; 10 · 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DOI:10.3877/cma.j.issn.20959133.2018.01.002基金項目:重慶市科技惠民計劃(cstc2016kjhmpt100);貴州省社會發展攻關計劃[黔科合(2015)3041];貴州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建設專項資金[黔科合平臺人才(2017)5654]共同通信作者:肖仁舉(貴州省興義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電話:18608596611,Email:64519378@qq.com);張連陽(重慶,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創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電話:13508308400,Email:dpzhangly@163.com)本文首次發表于中華創傷雜志,2017,33(12):10571060.· 專家共識 ·Ⅱ級創傷中心(貴州?。┙ㄔO標準(2017版)創傷中心建設標準(貴州?。<椅瘑T會 創傷全球每年致死預計 2020年會增至 840萬人。我國因創傷致死人數每年超過 20萬人,傷數百萬人 [1] 。創傷是時間敏感性疾病,采取措施的時間不同,其效果不同,時間愈早,措施愈合理,病死率就愈低。但是我國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實力尚不能很好滿足突發事件應對的實際需要,因此,國家衛計委 2016年 9月提出“平急結合”“專兼結合”和“建設區域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的基本原則和任務 [2] 。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頒發關于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重點工作方案[3] ,要求創新急診急救服務。在此之前,我國各省積極謀劃建立了胸痛中心等急救醫療服務中心。但創傷中心與胸痛中心建立有較大區別,創傷手術涉及各外科???,目前又尚無成熟的創傷中心評審標準可供參考 [45] ,更不能簡單套用胸痛中心的做法。為切實推進創傷中心建設,由貴州省援黔專家團、貴州省醫院管理協會等成立了王正國院士為主任委員的創傷中心(貴州?。┙ㄔO標準專家委員會?,F基于國內外嚴重創傷救治循證醫學證據 [68] ,結合目前我國和貴州省醫院創傷救治能力的現狀 [910] ,制訂Ⅱ級創傷中心(貴州?。┙ㄔO標準,計 6個方面 32條?,F分述如下。一、有關定義(一)創傷救治體系創傷救治體系是有組織地為所在區域創傷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快速的、高效的和最佳的救治服務,并與“120”急救系統共享資源 [45] 。目前在我國,創傷救治體系由“120”指揮中心和各級醫院組成,醫院承擔院前急救、轉運和院內救治等功能。其主要任務包括公眾教育,提供最佳、快速、有效的創傷救治服務,為災難救援提供便捷和系統的服務保障。(二)創傷中心創傷中心是通過整合院前急救、轉運、院內急救等現有資源,其中院內資源包括醫院內急診科、各外科???、重癥醫學科、輸血科、麻醉科手術室和影像科等資源,實現院前轉運院內(包括不同級別創傷中心之間的院間轉運)等各個救治階段無縫銜接,在最短時間內將嚴重創傷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接受最佳治療,改善患者結局。(三)創傷中心分級1.Ⅰ級創傷中心:為區域內創傷救治能力領先的三級甲等醫院,是區域內創傷救治體系的最高權威專業機構,在創傷急救中起主導作用;提供 24h在位的、有能力進行創傷患者完全復蘇的院內創傷隊伍,能救治批量的、各種類型的創傷患者;提供確定性的外科??铺幚?;負責創傷急救的教學、科研和 預 防 工 作;制 訂 和 規 劃 區 域 性 創 傷 救 治體系 [45,11] 。2.Ⅱ級創傷中心:為擁有類似 I級創傷中心臨床資源的區、縣、市級醫院,為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最普遍的機構;能救治絕大部分創傷患者;具備運送創傷患者至上級醫院救治的能力;制訂和規劃創傷區域性救治體系 [45,11] 。3.Ⅲ級創傷中心:為擁有有限的臨床救治資源的一級或二級醫院,包括社區或鄉鎮衛生院;在有效時間內能獲得外科醫師的支持,具備對創傷患者的快速評估、復蘇、簡單急診手術和穩定生命體征的能力;具備運送創傷患者至上級醫院救治的能力 [45,11] 。二、基本條件和要求創傷中心所在醫院的創傷救治能力應在當地處于領先地位,并每年有一定的創傷患者收治數量 [1213] 。Ⅱ級創傷中心應年收治創傷患者 600例以上,其中嚴重創傷患者占 20%以上。申請認證前,創傷中心應成立且實際運作至少 6個月以上。創傷中心建設涉及到醫院內外許多部門,故必須有一套相應的組織機構進行協調和管理,組織機構的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 · 11 ·形式可以因不同醫院的實際情況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務是相同的。(一)區域內Ⅱ級中心設置及資源配置所在區域內(市、縣或區等)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面積、人口、地理特點、交通狀況、醫療資源配置等具體情況逐步在當地現有的綜合醫院內建立并完善區域性創傷中心,避免低水平建設和重復浪費,人口 100萬左右的區、縣、市區域內建議設Ⅱ級創傷中心 1個,并為創傷中心配置相應的患者等資源。(二)實體化病房及團隊建設 [14]醫院發布文件成立創傷中心、創傷小組和創傷中心專家委員會。創傷中心有收治多發傷等嚴重創傷的實體化病房,如急診外科、重癥醫學科或創傷外科等,建議床位≥20張。創傷小組為固定的創傷救治隊伍,由多學科團隊組成,具備嚴重創傷損害控制性復蘇和損害控制性簡明手術能力,負責嚴重創傷的緊急救治。創傷中心專家委員會由創傷救治所涉及的臨床、影像、檢驗、后勤及機關等專家組成,醫院院長或分管醫療的副院長擔任主任委員。應構建創傷中心可持續發展機制,明確創傷中心與醫院其他學科間的邊界和協作關系。(三)醫院支持和管理醫院全力支持創傷中心的建設與認證,承諾分配相應人力、設備和財政資源,做好監察、考核、質量控制等工作;對救護車救治能力建設、院內外標識與指引、急診創傷復蘇單元及批量創傷患者分揀區域布局等進行改造,有條件者可就近規劃影像室、介入室和手術室等,但應有較高的利用效率。遵循創傷規律制訂醫院各部門、學科的相關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適應優化診療流程、最大限度縮短救治時間的需要。并支持創傷中心實施各類人才培訓計劃。(四)與院前急救系統和區域內醫院協作醫院與當地院前急救系統簽署聯合救治協議,以實現院前救治與院內救治的無縫銜接;與區域內醫院等簽署嚴重創傷聯合救治協議。(五)創傷數據庫及信息化建設專人負責創傷數據庫建設,實現與院前和不同級別中心間急救信息實時傳遞和共享,并向創傷小組和創傷中心專家委員會等傳遞有關信息,確保數據真實、客觀和準確。三、嚴重創傷患者的評估及救治(一)Ⅱ級創傷中心能力建設具備在院前和院內利用相關急救資源完成多發傷等嚴重創傷的初次和二次評估能力,發現和處置危及生命的損傷 [15] 。(二)影像學評估條件制訂醫院嚴重創傷影像學評估臨床路徑,建立急診創傷重點超聲評估(FAST)技術;優化 X線、CT評估檢查流程,影像檢查室與急診科及手術室距離合理。(三)嚴重創傷救治機制制訂嚴重創傷緊急輸血臨床路徑,制訂大量輸血方案 [1618] 。制訂嚴重創傷重癥救治臨床路徑,以創傷小組為主導,具備低體溫、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的防治能力 [19] 。制訂多發傷等嚴重創傷確定性手術等治療臨床路徑。(四)院內多學科緊急救治機制制訂嚴重創傷損害控制性簡明手術臨床路徑,縮短院內術前時間,建立由相關學科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人員參與的術中多學科緊急會診機制 [2021] 。(五)建立批量傷員救治預案建立批量創傷患者揀傷分類場所和流程,定期演練常見災難或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四、與院前急救系統與基層醫院的銜接(一)與“120”急救系統的協作建立創傷中心與“120”的合作機制,提高院前救治能力,救護車具備監護和途中救治能力,優化嚴重創傷患者院前轉運流程。搭建“120”救護車與創傷中心信息實時傳遞和共享機制。創傷中心和“120”有聯合例會制度,至少每半年 1次。(二)與區域內醫院的協作與區域內醫院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提高嚴重創傷救治能力,確保院間轉運安全 [22] 。協作醫院有聯合例會制度,至少每年 1次。五、培訓與教育(一)全員培訓創傷中心所在醫院應進行多個層次的全員培訓,包括管理層、核心科室、其他臨床學科,以及醫療輔助和后勤管理人員培訓等。(二)基本資質創傷中心工作 2年以上醫師均應有中國創傷救治 培 訓 (CTCT)[10,23] 、高 級 創 傷 生 命 支 持(ATLS)[2425] 等培訓經歷和證書。并每年參加創傷繼續教育項目。(三)協作單位培訓創傷中心制訂并落實“120”急救人員、基層醫院救治人員的培訓計劃。(四)社區科普
· 12 · 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創傷中心制訂并落實社區創傷預防、緊急救治等科普教育計劃。六、持續改進包括結構面(3條)、過程面(1條)和結果面(7條)[2627] 。(一)醫院創傷團隊建設醫院發布正式文件成立創傷中心、創傷小組和專家委員會,有持續支持創傷中心建設的長期規劃。優化、制訂嚴重創傷患者啟動創傷小組及處置的規范流程(含住院、手術、轉院標準),有執行紀錄,有據可查。(二)區域內協作創傷中心與院前急救系統有聯合救治協議,與區域內Ⅰ級和Ⅲ級創傷中心有聯合救治協議。有聯合例會記錄。(三)硬件建設急診科或醫院有“創傷中心”醒目標志和指引,急診科具備生命支持、監護、升溫和復蘇等嚴重創傷緊急救治的設備、藥品和耗材,擺放有序,取用方便。(四)嚴重創傷救治能力建設具備全天候處置絕大部分創傷患者的能力,包括初次評估、二次評估、影像學檢查、損害控制性手術和重癥復蘇等 [28] 。具備運送患者至Ⅰ級創傷中心的能力。(五)院前救治質量控制接電話后救護車 3min內出車,到達現場完成,患者的初次評估后 [29] ,15~30min內運送患者至創傷中心,所用時間呈縮短趨勢。(六)院內緊急救治質量控制有創傷小組啟動后至到達時間、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9者完成氣管插管時間、FAST評估完成時間等記錄,10min內的達標率≥80%。有 CT檢查 記 錄,評 估 時 間 30 min內 的 達 標 率 ≥80% [2930] 。需要緊急手術控制出血的嚴重創傷患者,有進入手術室和切皮時間記錄,并持續改進。確定本院進入手術室的目標時間,達標率≥80%。建議 到 達 急 診 科 后 至 進 入 手 術 室 的 時 間 <30min[20,31] 。(七)臨床路徑建設有多發傷等嚴重創傷救治的實體化病房和多學科團隊,制訂多發傷等嚴重創傷救治臨床路徑 [32] 。有創傷相關各??漆t師緊急會診機制,包括各相關學科的術中會診機制。(八)多發傷病案管理多發傷納入醫院規范診斷,病歷系統可以檢索多發傷單病種的醫療數據,按照《多發傷病歷書寫與診斷專家共識》完成病歷和診斷 [33] ,24h內完成損傷嚴重度評分(ISS),完成率達≥80%。(九)??婆嘤杽搨〗M全部成員和創傷中心工作 2年以上醫師均有 CTCT或 ATLS等證書。每年參與 8h的創傷繼續教育課程。有全員培訓、“120”培訓和基層培訓計劃及實施記錄。(十)創傷資料庫建設有專人負責創傷小組資料收集。有嚴重創傷FAST、CT檢查實施記錄。有嚴重創傷大量輸血方案啟動記錄。有多發傷等嚴重創傷緊急手術記錄及術中緊急會診記錄。所有嚴重多發傷(ISS≥16分)、啟動創傷小組患者、因創傷為主因的入院患者、創傷死亡患者和轉出醫院患者均有登記,包括住院時間、醫療費用、病死率與并發癥發生率等。(十一)持續質量改進定期舉行跨學科的創傷質量分析討論會,包括創傷死亡、嚴重并發癥和轉出患者討論會,持續改進嚴重創傷患者預后。創傷中心建設標準(貴州)專家委員會委員名單:貴州省興義市人民醫院(肖仁舉、楊玉林);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創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張連陽、姚元章、蔣建新、劉國棟、曾靈、王正國);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省緊急救援中心(鄧進、劉健、趙偉、郭暉、彭吾訓);貴州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劉志遠);貴州省人民醫院(范偉);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張波);貴陽市急救中心(陳勇);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趙剛);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喻安永、鄧崇第);貴州省安順市急救中心(李梅);貴航集團 302醫院(郭德良、秦桂玲);貴州省盤州市人民醫院(胡鴻、毛賢智);貴州省銅仁市人民醫院(李陳);貴州省安龍縣人民醫院(謝勇);貴州省望謨縣人民醫院(韋文禮);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白祥軍、李占飛、高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茂、趙小綱)參 考 文 獻1 王正國.創傷研究進展[J].臨床外科雜志,2007,15(11):727730.2 國家衛生計生委.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 “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EB/OL].(20160901)[20161011].http:∥www.nhfpc.gov.cn/yjb/s3585/201609/439e45a887384171b2c99af2bb340bed.shtml.3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改醫管局.關于印發 2017年深入落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重點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17
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 2018年 2月 第 4卷 第 1期 ChinJHygieneRescue(EletronicEdition),February2018,Vol.4,No.1 · 13 ·0224)[20170815].http:∥www.moh.gov.cn/yzygj/s3594q/201702/32e855b7564f7cb84d628cea5e5aca.shtml.4 白祥軍,高偉,李占飛.推進創傷中心建設與分級救治提升創傷救治水平[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3,22(6):567569.5 白祥軍,張連陽,趙小綱.推進區域性創傷中心建設與分級認證[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6,25(5):557559.6?。粒恚澹颍椋悖幔睿茫铮欤欤澹纾澹铮妫樱酰颍纾澹铮睿?,CommitteeonTrauma.Resourcesforoptimalcareoftheinjuredpatient,Chicago,2014[M/OL].[20170815].https:∥ www.facs.org/qualityprograms/trauma/vrc/resourcesonAug.06,2017.7 衛福部醫事司.醫院評鑒及教學醫院評鑒作業程序[EB/OL].(20100628)[20160204].http:∥www.doc88.com/p2768730915696.html.8 宋菁玲.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標準[J].醫療質量雜志,2009,3(5):4043.9 張連陽.努力突破嚴重創傷醫院內救治瓶頸[J].西部醫學,2015,27(8):11211123.10 鄧進,張連陽.我國創傷中心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7,5(8):464466.11 張連陽,白祥軍.論建設嚴重創傷分級救治體系[J/CD].災害醫學與救援:電子版,2013,2(4):210212.12?。模澹恚澹簦颍椋幔洌澹螅?,MartinM,SalimA,etal.Theeffectoftraumacenterdesignationandtraumavolumeonoutcomeinspecificsevereinjuries[J].AnnSurg,2005,242(4):512519.13 美國外科醫學會創傷委員會.創傷病患最佳照護之資源[M].1版.臺北:合記出版社,1999:122.14 文亮,劉明華,熊建瓊,等.創傷急救模式的探索[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1):4143.15?。伲幔睿悖澹粒龋玻睿?,MartinezR,KellermannAL.Injurypreventionandemergencymedicalservices:the“AccidentsAren’t”program[J].PrehospEmergCare,2002,6(2):204209.16 文愛清,張連陽,蔣東坡,等.嚴重創傷輸血專家共識[J].中華創傷雜志,2013,29(8):706710.17?。拢颍椋簦椋螅瑁茫铮恚恚椋簦簦澹?forStandardsin Haematology,Stainsby D,MaeLennanS,etal.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massivebloodloss[J].BrJHaematol,2006,135(5):634641.18?。危幔穑铮欤椋簦幔睿铮蹋?,KurekS,LuchetteFA,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redbloodcelltransfusioninadulttraumaandcriticalcare[J].CritCareMed,2009,37(12):31243157.19?。祝澹簦澹欤遥茫停酰欤簦椋穑欤澹簦颍幔酰恚幔椋睿悖瑁椋欤洌颍澹睿海悖颍椋簦椋悖幔欤悖幔颍澹铮觯澹颍觯椋澹鳎郏剩荩 。茫颍椋簦茫幔颍澹停澹?,2002,30(11Suppl):S468S477.20 姚元章,孫士錦,譚浩,等.嚴重創傷院內急救的時效性探討[J].創傷外科雜志,2011,13(3):103106.21?。遥酰螅螅铮粒危澹纾幔簦椋觯澹幔睿洌穑铮螅椋簦椋觯澹穑颍铮纾睿铮螅簦椋悖妫幔悖簦铮颍螅椋睿穑铮欤簦颍幔酰恚?,especiallyreferringto“goldenhour”[J].AnnItalChir,2009,80(5):337349.22?。樱恚椋簦瑁?,LynchJ,SugrueM,etal.Anevaluationofcompliancewithpracticeguidelinesoninterhospitaltraumatransfer[J].Injury,2005,36(9):10511057.23 張連陽,張茂,白祥軍.積極推進中國創傷救治的規范化培訓[J].中華創傷雜志,2016,32(1):79.24?。停铮瑁幔恚恚幔洌?,BranickiF,AbuZidanFM.Educationalandclinicalimpactof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
?。悖铮酰颍螅澹螅?/p>
?。幔螅螅簦澹恚幔簦椋悖颍澹觯椋澹鳎郏剩荩祝铮颍欤洌剩樱酰颍?,2014,38(2):322329.25?。粒猓酹玻冢椋洌幔睿疲?,MohammadA,JamalA,etal.Factorsaffectingsuccessrateofadvancedtraumalifesupport(ATLS)courses[J].WorldJSurg,2014,38(6):14051410.26?。停铮铮颍澹?,LavoieA,BourgeoisG,etal.Donabediansstructureprocessoutcomequalityofcaremodel:validationinanintegratedtraumasystem[J].JTraumaAcuteCareSurg,2015,78(6):11681175.27 簡立健,張連陽.創傷中心評審及指標體系[J].創傷外科雜志,2017,19(10):721724.28?。停悖粒颍簦瑁酰颍拢剩模幔恚幔纾澹悖铮睿簦颍铮欤螅酰颍纾澹颍妫铮颍簦瑁澹穑幔簦椋澹睿簦鳎瑁铮瑁幔螅澹穑澹颍椋澹睿悖澹洌恚酰欤簦椋穑欤澹簦颍幔酰恚幔簦椋悖椋睿辏酰颍椋澹螅郏剩荩粒铮颍睿?,2006,84(6):9921001.29?。茫铮椋恚猓颍幔遥疲颍铮恚簦瑁澹簦颍幔酰恚幔螅酰颍纾澹铮瞵穑螅觯椋澹鳎穑铮椋睿簦海恚酰欤簦椋穑欤澹椋睿辏酰颍椋澹?mdash;whichcavitytoopenfirst?[J].JTraumaNurs,2005,12(1):79.30?。粒瑁觯澹睿辏幔颍觯椋?,MattilaL,OjalaR,etal.Valueofmultidetectorcomputedtomographyinassessingbluntmultitraumapatients[J].ActaRadiol,2005,46(2):177183.31 張連陽.努力提高多發傷救治速度[J].中華創傷雜志,2007,23(4):241243.32?。校幔颍颍停?,AlabdiT.Damagecontrolsurgeryandintensivecare[J].Injury,2004,35(7):713722.33 中華醫學創傷學分會創傷急救與多發傷學組.多發傷病歷與診斷:專家共識意見(2013版)[J].創傷外科雜志,2014,16(2):192193.(收稿日期:20170829)(本文編輯:李建忠) 創傷中心建設標準(貴州?。<椅瘑T會.Ⅱ級創傷中心(貴州?。┙ㄔO標準(2017版)[J/CD].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2018,4(1):1013.
...
篇九: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iddot;創傷中心建設·創傷中心建設中的醫療質量控制王天兵 1李明 1
杜哲 1
王艷華 1
朱鳳雪 1
王傳林 1
常盼盼 1
高健 1王志偉 1
姜保國 11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救治中心,全國嚴重創傷救治規范化培訓中心,中國創傷救治聯盟 100044通信作者:姜保國, Email:jiangbaoguo@ vip. sina. com, 電話:010 -88324570【摘要】
2018 年 6 月 21 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創傷救治能力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以創傷中心為核心的區域創傷救治體系建設;(2)提升創傷救治相關??漆t療服務能力;(3)進一步發揮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國家區域創傷醫療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4)加強創傷相關專業人員培訓和公眾健康教育。
筆者對第三個方面有關創傷救治中心醫療質量控制和維護內容進行闡述和解讀,為更好理解文件的具體要求提供參考?!娟P鍵詞】
創傷診治中心; 質量控制; 急救醫療服務基金項 目: 北 京 大 學 臨 床 醫 學 + X 專 項 ( PKU2017LCX05); 科 技 冬 奧 項 目 - 子 課 題(2018YFF0301103);北京大學臨床科學家計劃專項(BMU2019LCKXJ005)DOI:10. 3760/ cma. j. issn. 1001 -8050. 2019. 03. 005Medical quality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of trauma centerWang Tianbing 1 , Li Ming 1 , Du Zhe 1 , Wang Yanhua 1 , Zhu Fengxue 1 , Wang Chuanlin 1 , ChangPanpan 1 , Gao Jian 1 , Wang Zhiwei 1 , Jiang Baoguo 11 China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Alliance, National Standardized Training Center for Severe Trauma,Trauma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Baoguo, Email: jiangbaoguo@ vip. sina. com, Tel: 0086-10-88324570【Abstract】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recently has released a notice about further promotingthe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four main contents as follows: (1) to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system based on trauma center; (2)to lift the specialized medical service ability related to trauma rescue and treatment; (3) to furtherdevelop the radiant and stimulating role of National Trauma Medical Centre and National Regional TraumaMedical Center; (4) to enhance the trauma-relat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Inthis article, we interpret the third aspect regarding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traumatreatmen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ocument.【Key words】
Trauma centers; Quality contro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Fund programs: Clinical Medicine + X Project of Peking University ( PKU2017LCX05 );Subproject of 202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nter Olympic Project (2018YFF0301103); ClinicalScientist Program of Peking University(BMU2019LCKXJ005)DOI:10. 3760/ cma. j. issn. 1001 -8050. 2019. 03. 005
2018 年 6 月 21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創傷救治能力的通知》(下稱《通知》),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創傷救治在健康領域的重大影響,也指明了各地醫療管理部門、醫療機構及從事創傷救治的醫務人員所要承擔的職責和任務。
《通知》的附件 3 中列出創傷中心的醫療質量控制指標。
但是在文件中沒有強調創傷中心的醫療質量標準而是采用了醫療質量控制指標,主要原因是考慮到創傷救治區域需求及創傷救治能力在不同地區的不均一性。
在一定區域中,創傷高發且對創· 2 1 2 · 中華創傷雜志 2019 年 3 月第 35 卷第 3 期 Chin J Trauma, March 2019, Vol. 35, No. 3萬方數據
傷救治的時限要求高,所以創傷救治中心的需求很大。
要求創傷中心的設置要依據區域性需求。
而我國不同地區的創傷救治能力大相徑庭 [1] ,甚至某些西部地區省級醫院的創傷救治水平還不如東部地區縣級醫院的創傷救治水平。
但是這種水平和能力的差別不應該也不能成為創傷中心分級的依據,所以在本《通知》中科學地提出了用“指標”的概念在一定時期替代“標準”。
筆者團隊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建設及創傷中心建設),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改局出臺此文件的咨詢專家及咨詢團隊成員,從創傷救治院前、院內、ICU 相關指標和效益控制等角度入手,對創傷救治中心醫療質量控制和維護內容進行闡述,以更好地理解文件的具體要求和內容。1 院前創傷救治相關指標創傷救治在時間上爭分奪秒,有“黃金 1 h”的要求 [2] 。
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嚴重創傷患者[損傷嚴重度評分(ISS)≥16 分]的有效搶救時間是從到達醫院急診科(創傷中心)開始的,由于絕大多數醫院的創傷急救團隊、區域和職責沒有明確劃分,加上院前、院內救治缺乏信息交換和預警聯動機制,導致嚴重創傷患者在到達醫院后,才開始由急診護士和急診醫師進行接診和啟動“初步病史詢問、體檢、輔助檢查、呼叫??茣\、相關處理”等流程。
很多醫院甚至沒有設置急診急救綠色通道和急救相關機制。
嚴重創傷患者到達急診后,其家屬或隨行人員需要完成排隊掛號等流程后才能開始由醫師接診,這些因素都會大大延長嚴重創傷搶救的時間。
在急診室滯留時間延長會明顯影響患者預后 [3] 。
作為創傷救治中心,必須建立與普通醫院急診就診不同的機制,來保證嚴重創傷患者到達急診后等待救治的時間盡量縮短。2 院內創傷救治相關指標2. 1 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和骨盆片的檢查時間根據創傷生命支持的原則,高能量直接暴力及高處墜落傷患者均要以多發傷對待,其中一條要求就是無論是否有陽性主訴或體征,都需要進行胸片及骨盆片的影像學檢查。
而隨著全身快速 CT 的普及與應用,越來越多的醫院在急診(創傷中心)就配備了快速 CT,能在 9 s 內完成全身掃描,這不但大大降低了輔助檢查的時間,也顯著提高了多發傷診斷的準確性。
全身快速 CT 及創傷超聲重點評估(FAST)的確在一定程度替代了胸片、骨盆片和腹腔診斷性灌洗技術 [4 -5] ,但卻不能完全取代這些傳統的技術和方法,尤其是對于特別危重患者,在無法離開創傷復蘇單元的情況下,床旁胸片、骨盆片及腹腔診斷性灌洗技術仍然是明確診斷的良好輔助手段。
對于嚴重創傷患者,為了能夠盡早明確診斷、提高創傷救治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預后,快速完成全身 CT、胸片及骨盆片檢查至關重要。
因此,完成全身快速 CT、胸片和骨盆片的檢查時間,是考核創傷救治中心創傷救治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2. 2 提出輸血申請到開始輸血的時間失血性休克是目前創傷性死亡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對大量失血的嚴重創傷患者,快速輸血及合理補充血容量是創傷復蘇的核心措施 [6] 。
發達國家的創傷中心要求在創傷復蘇單元內,要常規預備一定單位的 O 型全血,以滿足創傷患者輸血的需要。
因此,開設創傷中心的醫院不但要具備血庫等資質,還必須要有針對嚴重創傷患者輸血的特殊流程,以保證患者得到快速輸血。2. 3 建立人工氣道時間保證氣道通暢是嚴重創傷患者救治的首要環節 [7] 。
對于有氣道梗阻、狹窄和有嚴重誤吸風險的患者,尤其要保障氣道的通暢。
創傷救治評分對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氣道干預具有重要意義: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 < 9 分的患者,是氣管插管的直接指征。
在必要的時候,對患者進行緊急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是創傷外科醫師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創傷中心的基本考核指標之一。2. 4 完成胸腔閉式引流時間胸部外傷是僅次于頭部外傷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創傷死亡患者中有 50%存在胸部外傷,其中 1/4直接因胸部外傷死亡 [8] 。
嚴重胸部外傷包括張力性氣胸、連枷胸、嚴重肺部損傷、支氣管損傷或斷裂等,其中胸腔閉式引流是治療大量血氣胸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9] 。
患者在急診或創傷復蘇單元內,能否快速接受胸腔閉式引流是創傷中心的一個重要技術考核指標。2. 5 創傷患者在急診搶救室的時間普通醫院創傷患者的救治以急診搶救室為搶救的主要地點,而創傷中心則為嚴重創傷患者救治專門建立急診搶救地點 - 創傷復蘇單元,嚴重創傷患者要在創傷復蘇單元中盡可能完成復蘇救治過程,使其能夠為平穩轉送 ICU 或創傷病房(??撇》?· 3 1 2 · 中華創傷雜志 2019 年 3 月第 35 卷第 3 期 Chin J Trauma, March 2019, Vol.35, No.3萬方數據
做好準備。
理論上,嚴重創傷患者在搶救室(創傷復蘇單元)的時間也標志著創傷患者病情基本穩定的時間。
創傷患者在搶救室(創傷復蘇單元)的時間取決于創傷的嚴重程度,嚴重創傷患者從進入搶救室到離開搶救室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創傷中心的救治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2. 6 創傷患者入院診斷與出院診斷的符合率入院診斷:指創傷患者住院后,首診醫師第一次診查患者后做出的診斷,除了進行常規診斷外,還需進行創傷嚴重程度的評分。
出院診斷:指創傷患者在出院(或死亡)時確定診斷,包括主要診斷、補充診斷和醫院感染診斷,以及最終的創傷嚴重程度評分。
入、出院診斷符合率(%) = 診斷符合創傷患者數/ 所有住院創傷患者數 ×100%。
在《通知》中,創傷患者入院與出院診斷的符合程度被作為考察創傷中心建設質量的重要內容。3 ICU 創傷救治相關指標3. 1 嚴重創傷患者住在 ICU 的時間ICU 為嚴重創傷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常情況下,住進 ICU 的嚴重創傷患者在生命體征平穩之后,會轉送到普通病房。
在 ICU 的治療時間通常就是嚴重創傷患者完成搶救的時間,因此該指標是標志著創傷中心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標。
嚴重創傷患者分級救治的能力與創傷中心的管理能力密切相關。3. 2 嚴重創傷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及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嚴重創傷患者特別是危重患者,早期往往需要呼吸機進行通氣支持,當呼吸狀況一旦穩定則需要盡快脫機拔管,以防止各種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從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開始至脫機拔管的時間為呼吸機使用時間(以 h 為單位),該指標雖不能作為技術水平檢測指標,但也是記錄嚴重創傷患者治療過程的一個重要參數。
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是指:以1 年為監測時間,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 = 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患者數/ 所有應用呼吸機通氣患者的患者數 × 100%,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ICU醫療質量控制能力。3. 3 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國際上通常采用 ISS 對創傷患者進行評估,并且將 ISS≥16 分定義為重度創傷 [10] 。
作為全國各地嚴重創傷救治單位的創傷中心,應詳細登記所救治創傷患者的 ISS,并特別關注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在同一標準下所得到的創傷救治成功率,是評估和判斷一個創傷中心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是創傷中心的重要考核指標。
搶救成功率 = 嚴重創傷患者搶救生存數/ 所有經搶救的嚴重創傷患者數 ×100% 。3. 4 嚴重創傷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之間的手術次數由于我國創傷醫學目前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和???而嚴重創傷,特別是多發傷患者的救治往往需要多學科聯合進行,現有的院內會診制度存在許多不足,各科室醫師往往局限于各自??祁I域,主體責任不明,害怕承擔救治風險,不能從整體上為患者獲得最佳救治進行考慮。
創傷中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從組織架構上整合了院內多科室的醫療技術和醫護人員,一體化考慮嚴重創傷和多發傷患者的救治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上,制訂出最科學、最高效的治療方案。
這樣,患者所需要完成的手術次數,就一定是該患者最需要的手術次數。
因此,嚴重創傷和多發傷患者接受手術的次數也能夠反映創傷中心救治能力和管理能力。4 創傷救治的效益控制4. 1 年收治創傷患者人數以 1 年為監測時間單位,統計醫院所有住院創傷患者及門急診留觀創傷患者的總人數,不包括門急診一次性就診沒有辦理住院或留觀手續的創傷患者。
通常情況下,醫院年收治創傷患者人數體現了醫院(創傷中心)的規模及接診能力。4. 2 接受外院轉診創傷患者比例接受轉診的創傷患者通常指急性或亞急性(2 周內)創傷患者,在當地醫院完成損害控制、初步操作及復蘇后,轉到上級創傷中心,并對原發性創傷進行進一步治療的創傷患者;也指慢性(2 周以上)創傷患者從下級醫院或創傷中心轉到上一級創傷中心對原發性創傷及創傷并發癥進行進一步治療的創傷患者。
接受外院轉診的創傷患者比例 =收治的外院轉診的創傷患者/ 所有收治創傷患者 ×100%。
此比例越高,表明承擔區域性創傷醫療中心的能力越強。4. 3 需要轉出治療的創傷患者轉診比例該指標與上一條指標相對應,是指創傷中心需要轉出至上一級創傷中心進行治療的創傷患者所占比例。
對于二級創傷救治中心,需要在保證創傷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前提下,將嚴重創傷患者轉送往上級創傷中心。
一級創傷救治中心原則上要能承擔· 4 1 2 · 中華創傷雜志 2019 年 3 月第 35 卷第 3 期 Chin J Trauma, March 2019, Vo...
推薦訪問:創傷中心建設方案(篇) 創傷 方案 建設